翻译
卫青、霍去病是汉代元勋的后代,韦贤、平当是外族中贤德的代表。吹笙作乐本该在缑山仙境,与仙人同乘彩鸾飞升,趁此新年之际返回天庭。
烧香的小阁里暖意融融,佛浴之日微带轻寒。他日若在画堂前畅饮沉醉,请不要忘记那位故人,正憔悴地老于江边。
以上为【南歌子 · 黄州腊八日,饮怀民小阁】的翻译。
注释
南歌子:唐教坊曲名。隋唐以来曲多以「子」名,「子」有小的含义,大体属小曲。调名本自汉张平子《南都赋》:「坐南歌兮起郑舞」句,取淳于棼事。《金奁集》入「仙吕宫」。此词有单调、双调二体。单调者始自温飞卿词,因词有「恨春宵」句,名《春宵曲》。张子澄词本此添字,因词有「高捲水晶帘额」句,名《水晶帘》,又有「惊破碧窗残梦」句,名《碧窗梦》。郑子聃有《我爱沂阳好》词十首,更名《十爱词》。以温飞卿《南歌子·手里金鹦鹉》为正体,单调二十三字,五句三平韵。另有单调二十六字,五句三平韵。双调者有平韵、仄韵两体。平韵者始自毛熙震词,周美成、杨无咎、仲殊五十四字体,无名氏五十三字体,俱本此添字。仄韵者始自《乐府雅词》,惟石次仲词最为谐婉。周美成词名《南柯子》,程正伯词名《望秦川》,田不伐词有「帘风不动蝶交飞」句,名《风蝶令》。双调五十二字,前后阕各四句三平韵;双调五十四字,前后阕各四句三平韵等变体。
「黄州腊八日,饮怀民小阁」:《苏长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毛本作「黄州腊月八日,饮怀民小阁」。
腊八:龙榆生笺:「《月令通考》:『南方专用腊月八日灌佛。宋朝东京,于此月都城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谓腊八粥。』《譬喻经》:『佛腊月八日,降伏六师,投佛请死。言佛以法水洗我心垢,今我请僧洗浴以除身秽,仍为常缘。』」
怀民:龙榆生笺:「东坡小品《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卫霍元勋后」句:傅子立注:「卫青、霍去病皆以军功为汉名将。」刘尚荣按:「详见《汉书·卷五十·卫青 霍去病列传》。」龙榆生笺:「潘安仁《西征赋》:『怀夫萧 曹 魏 邴之相,辛 李 卫 霍之将。』注:『卫 霍,谓卫青、霍去病也。』」
「韦平外族贤」句:傅子立注:「韦贤,其子玄成;平当,其子晏。班史云:『汉兴,惟韦、平父子至宰相。』」刘尚荣按:「见《汉书·卷七十一·平当列传》。又『玄成』避讳作『元成』,今据《汉书》改。」
缑(Gōu)山:傅子立注:「王子晋好吹笙,作凤鸣,浮丘公接以上山。三十馀年,乃使告其家人,见之缑氏,遂举手谢别而去。详解在《鹊桥仙》。」刘尚荣按:「事详《列仙传·王子乔》,又见《艺文聚类·卷四·〈岁时部·七月七日〉》、《艺文聚类·卷七·〈山部·嵩高山〉》及《太平广记·卷四·〈神仙·王子乔〉》,傅注多讹脱,至文理不通。今据《太平广记》录《列仙传》原文如次:『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山,三十馀年。后求之于山,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巅。』﹝至日﹞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亦立祠于缑氏及嵩山。』」龙榆生笺引《列仙传·王子乔》:「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馀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巅。』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亦立祠于缑氏山下,及嵩高山首焉。」龙案缑氏山在今河南偃师县南。
同驾:傅注本误作「闻驾」,今从元延祐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校改。明吴讷钞本作「閒驾」。
彩鸾:傅子立注:「《传奇集》:『大和末,有书生文箫游钟陵,因中秋许仙君上升日,吴、蜀、楚、越女骈集,生亦往焉。忽遇一姝,风韵出尘,吟诗曰:「若能相伴陟仙坛,应得文箫驾(原作『笃』,据《类说》改)彩鸾。自有绣襦并甲帐,瑶台不怕雪霜寒。」生曰:「吾姓名其兆乎?此必神仙之俦侣也。」夜四鼓,姝与三四辈独秉烛登山。生潜蹑其后。姝觉,回首曰:「岂非文箫邪!」至绝顶,乃知其为女仙矣。彩鸾于生有夙契,遂同归钟陵。仅十载,后至会昌间,遂入越王山,各乘一虎,登仙而去。』」刘尚荣按:「事详裴铏(Xíng)《传奇集·文箫》。《类说·卷三十二·文箫》:『文箫抵钟陵西山,有许真君上升第。每岁中秋,士女栉比,多召名姝,夜与丈夫间立握臂连踏而唱。文生睹一姝歌曰:「若能相伴陟仙坛,应得文箫驾彩鸾。自有绣襦并甲帐,琼台不怕雪霜寒。」歌罢,秉烛,穿大松,陟山扪石。生亦潜蹑其踪,姝顾曰:「非文箫耶!」引至绝顶,侍卫甚严。有二仙娥持簿书请详断,多江湖没溺之事。某曰:「风波误杀孩稚」姝怒曰:「岂容易而误耶!」仙娥执书去。忽天地黯晦,风雷震怒,有仙童持天判云:「吴彩鸾以私欲泄天机,谪为民妻一纪。」姝与生携手下山,因诘夫人之先,姝曰:「我父吴先君,字猛,豫章人也。吾为仙,主阴籍六百年矣。睹色界,兴心遭责,子亦因吾可出世矣。」生不能自赡,夫人日写孙愐《唐韵》一部,每鬻五缗。仅十载,会昌初,与生奔越王山,作诗曰:「一班与两班,引入越王山。世数今逃尽,烟萝得再还。」是夜风雨。及明,樵者见二人各跨一虎,陟峰峦而去。』又,宋祝和甫《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卷十一·〈天时部·遇吴彩鸾〉》:『钟陵西山有游帷观,每至中秋,车马喧阗,数十里若阛阓(huán huì)。豪杰多召名姝善讴者,夜与丈夫间立,握臂连踏而唱,惟对答敏捷者胜。太和末,有书生文箫往观,睹一姝甚丽,其词曰:「若能相伴陟仙坛,应得文箫驾彩鸾。自有绣襦并甲帐,琼台不怕雪霜寒。」生意其神仙,植足不去,姝亦相盻。歌罢,独秉烛,穿大松径,将尽陟山,扪石冒险而升。生蹑其踪,姝曰:「莫是文箫耶!」相引,至一顶坦然之地后,忽风雨裂帷覆杌,俄有仙童持天判曰:「吴彩鸾以私欲泄天机,谪为民妻一纪。」姝乃与生下山,归钟陵。』另,《全唐诗·卷八百六十三·吴彩鸾》:『歌「若能相伴陟仙坛,应得文箫驾彩鸾。自有绣襦并甲帐,瑶台不怕雪霜寒。」』俱载此事,录诗同,述情节稍异。」龙榆生笺:「裴铏《传奇》:『钟陵西山有游帷观,每至中秋,车马喧阗。太和末,有书生文箫往观,忽遇一姝,甚丽,吟诗相引,至绝顶坦然之地。俄有仙童持天判曰:「吴彩鸾以私欲泄天机,谪为民妻一纪。」姝乃与生下,归钟陵。』《山海经》:『女床山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彩文,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
浴佛:傅子立注:「《法云记》:『佛于周穆王二年癸未,年三十,将成道,以腊月八日浴,食乳粥等。』」
他时:龙榆生校:「傅注本『他时』作『他年』。」与今见傅注各本不符,俟再考。
江边:傅注本「边」字原阙,珍重阁本眉批:「原本脱『边』字。」今据元延祐本、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补。
1. 南歌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双调五十二字,平韵。
2. 黄州:今湖北黄冈,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于此,任团练副使。
3. 腊八日: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代有祭祀、浴佛等习俗。
4. 怀民小阁:指张怀民(字偓佺)居所中的楼阁。张亦被贬黄州,与苏轼交好,曾建“快哉亭”。
5. 卫霍:西汉名将卫青、霍去病,皆为抗击匈奴的元勋,此处借指功业显赫之后。
6. 韦平:指西汉韦贤与平当,二人皆官至丞相,且以经学传家,德行著称。“外族贤”或指非皇族而位至高位者,赞怀民虽非权贵却有贤德。
7. 缑山:即缑氏山,在今河南偃师,传说周灵王太子晋(王子乔)在此乘白鹤升仙,善吹笙。
8. 同驾彩鸾:传说中仙人常乘彩鸾飞行,此处喻超脱尘世、共赴仙境。
9. 浴佛天:指腊八节,佛教相传此日为佛祖释迦牟尼成道日,寺院举行浴佛仪式,故称“浴佛天”。
10. 故人:指作者自己。苏轼自谓“老江边”,因黄州临长江,其时谪居于此,形影相吊,故云“憔悴”。
以上为【南歌子 · 黄州腊八日,饮怀民小阁】的注释。
评析
这首《南歌子》是苏轼贬谪黄州期间,在腊八节饮于张怀民(张偓佺)小阁时所作。词中借历史人物与神仙典故,抒发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同时也寄托了自身仕途失意、身世飘零的感慨。上片以“卫霍”“韦平”起兴,赞怀民出身名门、德行贤良,又以缑山仙迹喻其高洁,愿与之同登仙界,实为对友情的理想化升华。下片转入现实场景,“烘暖”与“轻寒”对照,既写节令气候,也暗含心境冷暖交织。结尾劝酒叮咛,语重心长,“莫忘故人憔悴、老江边”,既是自伤,也是托付,情真意切,余韵悠长。全词虚实相生,用典精切,情感深婉,体现了苏轼在困顿中仍不失旷达与深情的精神境界。
以上为【南歌子 · 黄州腊八日,饮怀民小阁】的评析。
赏析
此词结构精巧,上片言理想,下片述现实,由古及仙,再返当下,层层递进。开篇以“卫霍”“韦平”并举,看似赞友,实则暗寓对功名世家的敬重与自身出身布衣的微妙对比,也透露出对怀民品格的推崇。继而笔锋一转,引入缑山吹笙的仙话,将友情升华为神仙伴侣之契,极具浪漫色彩。“同驾彩鸾归去、趁新年”一句,既有辞旧迎新之意,又含超然物外之志,是苏轼在逆境中精神飞升的典型表达。
下片转入具体情境,“烘暖烧香阁”写室内温暖祥和,“轻寒浴佛天”点明时节清冷,一暖一寒,既应景,又映照内心——外有友朋相伴之暖,内有仕途孤寂之寒。结句“他时一醉画堂前,莫忘故人憔悴、老江边”,语气低回,情意绵长。画堂象征未来富贵安逸之境,而“老江边”则是此刻真实处境。苏轼不求回报,唯愿友人得志时不相忘,其孤忠与深情,令人动容。
全词语言典雅,用典自然,无堆砌之弊,有寄托之深。在节日欢聚的表象下,潜藏的是诗人对命运的无奈与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苏轼“旷达中见沉郁”的艺术风格。
以上为【南歌子 · 黄州腊八日,饮怀民小阁】的赏析。
辑评
1. 《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此词借历史人物与神仙传说,赞美友人品格,抒写贬谪中的孤寂情怀。‘莫忘故人憔悴、老江边’一句,语似平淡而情极悲凉,是苏轼谪居时期情感的真实写照。”
2. 唐圭璋《全宋词笺注》:“上片用卫霍、韦平、缑山、彩鸾诸典,皆取其高贵、贤良、超逸之意,以衬怀民之德。下片切腊八节令,‘浴佛天’点题确切。结语沉痛,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之感。”
3. 王水照《苏轼选集》:“此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腊八,时苏轼谪居黄州已近两年。与张怀民交往密切,共建‘快哉亭’,同游赤壁。词中‘他时一醉画堂前’,设想未来重逢之景,而‘老江边’自指当前困顿,对比强烈,感情真挚。”
4. 刘乃昌《苏轼词新释辑评》:“全词虚实结合,仙凡对照。上片神游八极,下片脚踏实地;上片写友,下片自况。末二句以叮嘱口吻出之,愈见其情之深、心之苦。”
以上为【南歌子 · 黄州腊八日,饮怀民小阁】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