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我一生漂泊江湖之畔,身世浮沉,悠然无定;长久以来,我与那苍茫的江水一同泛白了头。上天也知道人生易老,所以特意让江水倒流向西,仿佛有意延缓时光的流逝,慰藉迟暮之人。
以上为【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的翻译。
注释
1. 八月十五日看潮:指农历八月十五日观看钱塘江大潮,为当时江南一带的重要民俗活动。
2. 悠悠:形容飘忽不定、漫长无依的状态。
3. 身世:个人的经历和命运。
4. 沧波:苍茫的水波,多指江海之水。
5. 白头:既指头发变白,象征年老;又可双关江浪翻卷如白发。
6. 造物:指天地、大自然或上天。
7. 易老:容易衰老,感叹人生短暂。
8. 故教:故意让、有意使。
9. 江水向西流:现实中江水东流入海,此处说“向西流”是反常之语,属诗意想象,用以表达逆转时光的愿望。
10. 此诗原题为《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共五首,此为其一(通行本中多列为第三首)。
以上为【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的注释。
评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八月十五日观钱塘江潮时所作组诗《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中的一首。此作为其中第三首(一说第四首),借写江潮之景抒发身世之感。诗人以“久与沧波共白头”自况,将自身命运与江水融为一体,表达出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的深切感慨。末句“故教江水向西流”看似荒诞,实则以奇想寄托深情,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浪漫化解读,也暗含对命运逆流而上的精神追求。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苏轼晚年旷达中见悲凉的艺术风格。
以上为【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的评析。
赏析
本诗以极简笔墨勾勒出一位老人伫立江边的形象,情感深沉而内敛。首句“江边身世两悠悠”,将“身”与“世”并提,“悠悠”二字既状其漂泊之久,又透出无限苍凉。次句“久与沧波共白头”尤为精妙,以拟人手法将江波与诗人并列,同经风霜,同染白发,物我交融,境界顿出。后两句转出奇思:既然人易老,上天若有情,便该让江水西流,逆返时间。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但正是这种“明知不可而愿之”的痴语,才更显深情。此句化用《乐府诗集·上邪》中“山无陵,江水为竭”式的誓愿逻辑,赋予自然以人性温度。整首诗寓哲理于形象,融感慨于景物,体现出苏轼“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诗歌美学。
以上为【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诗钞》:“此诗语虽浅近,意极深远,所谓‘以俗为雅’者。”
2. 纪昀《纪批苏诗》评此组诗云:“寓意深微,语带诙谐,盖借潮以写胸中不平之气。”
3. 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共白头’三字,写出多少沦落感慨,非身历者不能道。”
4. 冯应榴《苏文忠公诗合注》引施补华语:“东坡此诗,看似旷达,实含悲慨,‘江水西流’一句,痴绝亦痛绝。”
5. 钱钟书《宋诗选注》未直接收录此诗,但在论及苏轼晚年诗风时指出:“常于平淡中见奇崛,以谐谑语写哀伤情,如‘故教江水向西流’之类,皆寓庄于谐之妙笔。”
以上为【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