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方塘里水波盈满带着泥土的浑浊,远方青草萋萋掩没了野火的痕迹。
只以为雨后放晴春日白昼漫长,归来时不知不觉已是黄昏时分。
以上为【春日杂兴十二首】的翻译。
注释
1. 方塘:方形池塘,语出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
2. 盎盎:盈溢貌,形容水波充盈荡漾
3. 烧痕:野火焚烧后留下的焦痕
4. 只道:只以为,表示主观判断与客观实际的差异
5. 春昼永:春日白昼显得漫长
以上为【春日杂兴十二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白描手法勾勒春日田园景致,通过时间感知的错位展现诗人沉醉自然的忘我状态。前两句以“盎盎”“青青”叠词强化春日的丰沛生机,“泥浑”与“没烧痕”暗含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后两句以“只道”与“不觉”形成心理反差,在不动声色的时间流逝中,传递出诗人对春光深刻的沉浸与眷恋。全篇语言平实而意蕴绵长,体现了陆游田园诗“于平淡处见真淳”的美学特质。
以上为【春日杂兴十二首】的评析。
赏析
这首诗创作于陆游晚年隐居山阴时期,展现其脱离官场后亲近自然的生活片段。诗人以方塘泥浑暗示春水消融的活力,以远草青青展现生命复苏的顽强,两组意象构成完整的春日生态图景。后两句通过时间感知的错位,揭示出主体与自然的深度融合——当心灵完全沉浸于春光时,物理时间的流逝便不再被刻意关注。这种“不觉黄昏”的体验,既暗合陶渊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玄妙境界,又带有杨万里“日长睡起无情思”的闲适趣味,更蕴含诗人对生命晚景的从容体悟。全诗在看似随意的日常截取中,完成了对永恒春光的诗意定格。
以上为【春日杂兴十二首】的赏析。
辑评
1. 清·乾隆帝《御选唐宋诗醇》:“放翁田园诗,每于疏淡中见浑成,此作尤得自然之趣。”
2. 钱锺书《宋诗选注》:“陆游这类小诗把日常经验里微妙的事物迹象转化为永恒的画面。”
3. 程千帆《古诗考索》:“‘不觉黄昏’四字,写尽物我两忘之境,较王维‘洞户寂无人’更具生活实感。”
4.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在精炼的时空转换中展现心灵与自然的对话,体现宋代田园诗哲理化的典型特征。”
以上为【春日杂兴十二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