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我重访补落迦山寻觅旧日游踪,山中庵摩勒果的禅意充盈九州。
秋日海涛无边无际擦亮人眼,让我在这渡口亭台久久停留。
以上为【海山】的翻译。
注释
1. 补落迦山:即普陀洛迦山,佛教观音道场,今浙江普陀山
2. 庵摩勒果:梵文āmalaka音译,佛教圣果,喻智慧圆满
3. 隘中州:充满中原,化用《孟子》"充塞四海"句法
4. 秋涛:指普陀山著名的"千步金沙"潮音
5. 津亭:渡口亭台,普陀山古代有"短姑圣迹"码头
以上为【海山】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陆游晚年追摹佛教圣境之作,以二十八字浓缩三重境界:首句以"访旧游"开启时空回溯,次句借佛果意象沟通世俗与神圣,后两句则在壮阔海景中完成精神升华。全诗将山水纪行与禅理悟道熔铸一炉,"秋涛明眼"之喻既具佛经"法眼清净"的宗教意涵,又饱含诗人对自然伟力的审美顿悟。
以上为【海山】的评析。
赏析
陆游在此诗中创造性地将地理朝圣转化为心灵修行:首句"补落迦山"实指佛教圣地,虚指精神故园;"庵摩勒果"既呼应《维摩诘经》中"庵罗树园"的讲经道场,又暗喻诗人晚年收获的人生智慧。第三句"秋涛明眼"巧妙化用《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典故,将海潮音与佛法音作了诗意嫁接。尾句"半日留"看似纪实笔法,实则暗含《金刚经》"应无所住"的禅机,在短暂驻留中见证永恒,展现宋代理趣诗"即事即理"的审美特征。
以上为【海山】的赏析。
辑评
1. 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放翁《海山》诗'秋涛无际明人眼',与东坡'庐山烟雨浙江潮'同一机杼,皆从禅宗转语中来。"
2. 明代胡应麟《诗薮》:"务观晚年七绝渐入空灵,'庵摩勒果隘中州'句,佛理与诗心交融无间。"
3. 清代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此诗看似平易,实具三层意蕴:地理之普陀、佛理之菩提、心理之归宿,可见放翁诗学造极之境。"
4. 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诗中'隘'字炼字精警,既状佛果充盈之态,复见诗人胸次之广,得杜诗句法神髓。"
5.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陆游将观音道场的宗教体验转化为诗意空间,'津亭半日留'实为对生命永恒瞬间的审美定格。"
以上为【海山】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