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青山在远处中断之处,一座座宝塔层层叠叠;对岸的人家隐约可见,仿佛正呼唤着我,我几乎想要应答。江上的秋风傍晚时分忽然吹得急促起来,仿佛要把寺庙的钟鼓声传送到西兴去。
以上为【望海楼晚景五绝】的翻译。
注释
1. 望海楼:宋代杭州的一座著名楼阁,位于钱塘江畔,可远眺江景与海潮。
2. 断处:指山势中断、延绵不绝中出现的缺口或尽头。
3. 塔层层:形容远处佛塔重叠耸立之景,可能指六和塔等沿江古塔。
4. 隔岸人家:指钱塘江对岸的居民村落。
5. 唤欲应:仿佛听到对岸人家的呼唤,诗人几乎想要回应,表现一种身临其境的亲切感。
6. 江上秋风:点明时节为秋季,江面风力较强,增添萧瑟之感。
7. 晚来急:傍晚时分风势转急,既写实又渲染气氛。
8. 为传:意为“为了传递”,拟人化手法。
9. 钟鼓:寺庙中报时或集众所用的钟和鼓,象征宁静庄严的宗教氛围。
10. 西兴:古地名,位于今浙江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是钱塘江南岸的重要渡口,宋代为交通要道。
以上为【望海楼晚景五绝】的注释。
评析
这首诗是苏轼《望海楼晚景五绝》中的一首,描绘了登临望海楼所见的江畔晚景。全诗以简洁清丽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动静结合、远近相宜的江南秋日黄昏图。诗人通过视觉(青山、塔影、人家)与听觉(风声、钟鼓)的交融,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诗中“唤欲应”三字极富人情味,表现出诗人与自然、人间的亲切互动;而“为传钟鼓到西兴”则赋予秋风以使命感,使自然现象带上了人文色彩,体现出苏轼善于将景物与情感、哲思融为一体的高超艺术功力。
以上为【望海楼晚景五绝】的评析。
赏析
此诗虽短,却意境开阔,层次分明。首句“青山断处塔层层”以远景起笔,勾勒出山峦尽处佛塔林立的画面,具有空间纵深感;次句“隔岸人家唤欲应”转入近景与心理描写,一个“唤”字虚实相生,既可能是风吹人语的错觉,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向往交流的情感。“江上秋风晚来急”转写动态,秋风骤起,带来季节的凉意与时间的流逝感;结句“为传钟鼓到西兴”巧妙地将自然之力(秋风)与人文之声(钟鼓)结合,使无形之风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提升了诗意的厚度。全诗语言平易而意蕴深远,体现了苏轼写景抒情浑然一体的艺术风格,也展现了他对江南风物的细腻感受与哲理思考。
以上为【望海楼晚景五绝】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称:“东坡五绝,清丽如画,此数首尤得晚景之神。”
2. 纪昀《瀛奎律髓汇评》评此组诗云:“写景澄澈,语不必深而自远,足见坡公胸次。”
3. 清代沈德潜《说诗晬语》言:“苏子瞻五绝,多从王右丞出,而洒落自得处过之。如‘为传钟鼓到西兴’,风致翩然,非刻意求工者所能及。”
4. 《唐宋诗醇》评曰:“情景交融,音节浏亮,望海楼诸作,皆一时神来之笔。”
5.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选录此组诗,并评云:“东坡在杭,留心民物,即景抒怀,不假雕饰,此等最见真趣。”
以上为【望海楼晚景五绝】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