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苍龙星已隐没,牛宿与斗宿横斜于天际,东方渐渐泛出晨光,长庚星(金星)的光芒也逐渐显现。渔人收拾起鱼筒准备归去,此时天还未完全破晓,船只划过湖面,唯有菰草和蒲草间传来沙沙的声响。
以上为【夜泛西湖五绝】的翻译。
注释
1. 夜泛西湖五绝:苏轼在杭州任职期间所作组诗,共五首,此为其一,描写夜间泛舟西湖所见所感。
2. 苍龙:古代星官名,指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的龙形星象,此处代指东方星空。
3. 已没:已经沉落,指苍龙诸星西沉不见。
4. 牛斗:牛宿与斗宿,均为北方玄武七宿中的星宿,位于夜空偏北方位。
5. 横:横斜,形容星辰低垂倾斜之状,表明夜深或凌晨时分。
6. 东方芒角升长庚:指东方天际出现带有光芒角的星星升起,长庚即金星,清晨出现时称“启明”,傍晚称“长庚”。此处应指启明星。
7. 渔人收筒:渔人收回捕鱼用的竹筒或鱼篓,表示结束夜捕。
8. 及未晓:趁着天还未亮之时。
9. 船过惟有菰蒲声:船只划过湖面,只听见菰(茭白)和蒲(香蒲)等水生植物随风摇曳的窸窣声。
10. 菰蒲:两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多生于湖泊浅水处,象征江南水乡景致。
以上为【夜泛西湖五绝】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夜泛西湖五绝》中的一首,描绘了深夜至拂晓时分泛舟西湖的静谧景象。诗人通过星象变化点明时间流转,以“苍龙已没”“牛斗横”展现夜将尽、晨将至的天象特征;又借“芒角升长庚”暗示黎明前的微光。后两句转写人事与环境:渔人收网归舟,万籁俱寂,唯有船行过处菰蒲摇曳之声,反衬出湖上清幽之境。全诗语言简练,意境空灵,表现了诗人夜游西湖时的闲适心境与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感受。
以上为【夜泛西湖五绝】的评析。
赏析
本诗以极简笔法勾勒出一幅静谧悠远的西湖夜行图。前两句写天空星象,从“苍龙已没”到“牛斗横”,再到“长庚升”,层层推进,展现出时间由深夜向黎明过渡的动态过程。这种以星象纪时的手法,承袭自《诗经》《楚辞》以来的传统,既具科学观察意味,又富诗意美感。后两句转向人间活动与自然声响:渔人悄然收网归舟,动作轻缓,不惊扰夜之宁静;而“船过惟有菰蒲声”一句尤为精妙,以动衬静,使读者仿佛置身舟中,耳闻微响,目睹幽暗水面,感受到一种超然尘外的孤清之美。全诗无抒情之语,却情蕴其中——那是苏轼面对自然时内心的安宁与欣然。
以上为【夜泛西湖五绝】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西湖诸作,清丽可诵,此五绝尤得静趣。”
2. 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引评:“写夜景能摄其神,‘惟有菰蒲声’五字,写出万籁无声之境。”
3. 钱钟书《宋诗选注》:“苏轼写景常于寻常处见奇趣,此诗以星象起,以水声结,时空俱备,而意境空灵,足见其笔力。”
4. 张鸣《苏轼诗编年校注》:“此诗当作于熙宁年间知杭州时,写西湖凌晨之景,细腻传神,为组诗中佳作。”
以上为【夜泛西湖五绝】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