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我们四处相逢都只是偶然之事,如今梦中相对,彼此都已鬓发斑白。
今日又来西湖共饮,在雨中共醉,那如跳跃珍珠般的雨点,已十五年未曾见了。
以上为【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的翻译。
注释
1. 莫同年:指与苏轼同科考中进士者,具体姓名不详。“同年”为科举时代同榜登科者的互称。
2. 到处相逢是偶然:意谓人生中每一次相遇都是偶然,非可强求,体现对世事无常的体悟。
3. 梦中相对各华颠:梦里相见,发现彼此都已头发花白。“华颠”指花白的头顶,即老年之意。
4. 还来一醉西湖雨:再次来到西湖,在雨中痛饮。“还来”暗示旧地重游。
5. 跳珠:形容雨点落在湖面时像跳跃的珍珠,化用自苏轼早年《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白雨跳珠乱入船”之句。
6. 十五年:苏轼第一次到杭州任通判是在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至此次重游约在元祐六年(1091年)左右,前后相距约二十年,此处“十五年”或为约数,表达久别之情。
7. 饮湖上:在西湖之上饮酒,点明地点与活动。
8. 华颠:即“华发”,花白的头发,代指年老。
9. 偶然:非必然,强调人生际遇的不可预料。
10. 一醉:痛饮一场,表现洒脱与情感释放。
以上为【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的注释。
评析
此诗是苏轼晚年所作,抒写了与友人莫同年(姓名不详)在杭州西湖雨中重逢饮酒的情景。全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首句“到处相逢是偶然”道出人生聚散无常的哲理;次句“梦中相对各华颠”则流露出岁月流逝、老去沧桑的感慨。后两句转写现实中的重逢,以“一醉西湖雨”表达豁达情怀,而“不见跳珠十五年”既实写久违的西湖雨景,也暗含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整首诗融情于景,寄慨于言外,体现了苏轼晚年旷达中带感伤的人生态度。
以上为【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的评析。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以极简的语言承载深厚的情感。开篇“到处相逢是偶然”一句,看似平淡,实则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人与人之间的相遇本就充满偶然性,尤其是历经宦海沉浮的苏轼,对此更有切身体会。第二句由现实转入梦境,“梦中相对各华颠”,梦境中的重逢更显虚幻,而“各华颠”三字沉重地揭示了时间的无情。两人皆已老去,昔日青年才俊如今白发苍苍,令人唏嘘。
后两句笔锋一转,回到现实:“还来一醉西湖雨”,一个“还”字道出故地重游的亲切与欣慰,“一醉”则展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结尾“不见跳珠十五年”巧妙化用自己早年的诗句,不仅唤起读者对西湖雨景的记忆,也形成今昔对照——当年是壮年观雨,豪情万丈;如今是暮年听雨,百感交集。十五年光阴流转,人事已非,唯有西湖烟雨依旧。全诗在轻描淡写中寄托深沉感慨,体现了苏轼“绚烂归于平淡”的艺术境界。
以上为【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诗钞》评:“语极质朴,情极沉厚,晚年之作,愈见苍劲。”
2.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卷十六引冯舒语:“‘到处相逢是偶然’,此等句非阅历深者不能道。”
3. 清·查慎行《初白庵诗评》卷中:“‘跳珠’二字,呼应前作,妙在不着痕迹,而情致宛然。”
4.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东坡在杭诗多佳构,此虽短章,而感慨系之,尤耐咀嚼。”
5. 钱钟书《宋诗选注》未选此诗,但在论述苏轼晚年诗风时指出:“其触景生情之作,往往于闲淡中见悲凉,如‘梦中相对各华颠’之类,皆老境所感。”
以上为【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