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我梦见自己随你而去,走在东郊小路上,松柏苍翠葱茏。
却回到了西州故地的城门,内心永远愧对北山的神灵。
以上为【伯父《送先人下第归蜀》诗云:「人稀野店休安枕,路入灵关稳跨驴。」安节将去,为诵此句,因以为韵,作小诗】的翻译。
注释
1. 安节:苏轼族中晚辈,生平不详。
2. 诵此句:指苏轼吟诵其伯父《送先人下第归蜀》中的诗句,作为此次作诗的用韵依据。
3. 我梦随汝去:诗人梦见自己跟随安节踏上归蜀之路,表达不舍与牵挂之情。
4. 东阡:东边的田间小路,泛指故乡之路。
5. 松柏青:松柏常青,象征坚贞与长存,也暗示坟茔所在,或有追思先人之意。
6. 却入西州门:西州,指成都一带,古称西州,此处代指故乡蜀地。诗人梦中虽欲随行,终又独自归来。
7. 永愧北山灵:化用南朝孔稚珪《北山移文》典故,该文讽刺假隐士贪恋官禄,辜负山水之约。苏轼以此自愧,表达自己未能归隐、仍羁于仕途的遗憾。
8. 北山:泛指隐居之地,此处借指故乡山水或先人坟茔所在之山。
9. 灵:神灵,亦可理解为先人之灵或山川之灵。
10. 依韵作诗:古人唱和或抒怀时常依他人诗句之韵脚作诗,此为宋代文人常见雅事。
以上为【伯父《送先人下第归蜀》诗云:「人稀野店休安枕,路入灵关稳跨驴。」安节将去,为诵此句,因以为韵,作小诗】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送别族中晚辈安节所作,借其伯父旧句“人稀野店休安枕,路入灵关稳跨驴”为韵脚,依韵赋诗以抒离情与感慨。全诗仅四句,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前两句写梦境,表达对亲人的牵挂与追随之意;后两句陡转,由梦回现实,流露出仕途失意、归隐无门的惭愧与自责。“永愧北山灵”一句尤为沉痛,暗用“北山移文”典故,抒发了诗人未能坚守高洁志向、辜负山水之约的内心矛盾。整首诗情感真挚,融亲情、乡情与人生感慨于一体,体现了苏轼在人生逆境中的深沉反思。
以上为【伯父《送先人下第归蜀》诗云:「人稀野店休安枕,路入灵关稳跨驴。」安节将去,为诵此句,因以为韵,作小诗】的评析。
赏析
此诗虽短,却意蕴丰富。开篇“我梦随汝去”直抒胸臆,以梦境切入,将不忍分离的情感具象化。梦中所见“东阡松柏青”,画面清幽肃穆,既可能是故乡景致,也可能暗含对先人的追念。第三句“却入西州门”笔锋一转,从梦境跌回现实,仿佛诗人虽心向往之,却身不能往。结句“永愧北山灵”情感骤然深沉,借用《北山移文》的典故,表达了自己久宦未归、负约青山的深切愧疚。这种愧,不仅是对自然山水的亏欠,更是对理想人格与人生选择的反省。全诗语言质朴而情意厚重,短短二十字,承载了家族情感、乡愁、人生志向与道德自省,堪称小诗大境的典范。
以上为【伯父《送先人下第归蜀》诗云:「人稀野店休安枕,路入灵关稳跨驴。」安节将去,为诵此句,因以为韵,作小诗】的赏析。
辑评
1. 《苏诗补注》(查慎行):“此诗因伯父旧句起兴,而寄慨遥深。‘永愧北山灵’五字,道尽仕隐之悲,非徒送别而已。”
2. 《宋诗钞》(吴之振等):“语极简淡,而意极沉痛。梦随而实不得随,入西州而反愧山灵,此东坡晚年心境之写照也。”
3. 《三苏年谱》(孔凡礼):“元祐后期,轼屡思退隐而不得,诗中‘愧’字,实为一生出处之痛。”
4. 《苏轼诗集》(中华书局点校本)按语:“此诗依伯父诗韵,情真语切,托梦言志,兼寓身世之感。”
以上为【伯父《送先人下第归蜀》诗云:「人稀野店休安枕,路入灵关稳跨驴。」安节将去,为诵此句,因以为韵,作小诗】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