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倒塌的墙垣、破损的房基已被柴草荆棘掩埋,老人们还在谈论着当年的短李亭。我斗胆请求使君重新振兴这处废墟,让“落霞孤鹜”般的美景与新刻的铭文交相辉映。
以上为【濠州七绝涂山】的翻译。
注释
1. 濠州:古代州名,治所在今安徽省凤阳县东北,辖境包括今蚌埠、怀远等地。
2. 涂山:位于今安徽省怀远县东南,相传为大禹娶妻及会诸侯之地,具有深厚历史文化背景。
3. 颓垣破础:倒塌的墙壁和破碎的柱基,形容建筑荒废已久。
4. 没柴荆:被柴草和荆棘覆盖淹没。
5. 故老:年长的当地人。
6. 短李亭:唐代李绅曾任濠州刺史,因其身材短小,人称“短李”,后人为纪念他建亭,称“短李亭”。
7. 使君:汉代以来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此处指当时濠州的地方长官。
8. 起废:使荒废的事物重新兴盛起来。
9. 落霞孤鹜:化用王勃《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象征美景与文采焕发。
10. 新铭:新的碑铭或题记,寓意文化重建。
以上为【濠州七绝涂山】的注释。
评析
苏轼此诗作于其任地方官期间,地点为濠州涂山(今安徽怀远一带)。全诗以怀古起笔,通过对故迹荒芜的描写,抒发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并顺势提出复兴古迹的倡议。诗人借“落霞孤鹜”这一出自王勃《滕王阁序》的经典意象,寄托对文化重光、政通人和的理想。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既含沧桑之感,又具积极进取之志,体现了苏轼一贯的旷达胸襟与经世情怀。
以上为【濠州七绝涂山】的评析。
赏析
本诗为典型的咏史怀古之作,结构上由景入情、由古及今。首句“颓垣破础没柴荆”以极具画面感的语言勾勒出遗址的荒凉景象,奠定了全诗苍茫的基调。次句“故老犹言短李亭”转而引入人文记忆,通过民间口述历史带出唐代贤臣李绅的政绩与影响,赋予废墟以精神价值。第三句“敢请使君重起废”是全诗主旨所在,语气谦恭而恳切,表达了诗人希望地方官员能主持修复古迹、振兴文化的愿望。结句“落霞孤鹜换新铭”尤为精彩,借用王勃名句,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盛融为一体,“换新铭”三字既指重立碑铭,更象征文化精神的更新与传承。全诗短短四句,融历史、现实、理想于一体,体现了苏轼作为士大夫的责任意识与审美追求。
以上为【濠州七绝涂山】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录此诗,评曰:“因古迹之湮没,而动兴复之思,语虽简而意有余。”
2.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卷三十七引查慎行语:“‘落霞孤鹜’用得不觉其巧,反见其诚,盖出于为民请命之心也。”
3.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评:“苏诗善以丽语写沉痛,此则以丽语寄希望。‘换新铭’三字,有拨乱反正之意。”
4. 当代学者王水照《苏轼选集》指出:“此诗虽非苏轼最著名之作,然可见其在地方任职时关注文化遗存、倡导文教复兴的一贯立场。”
以上为【濠州七绝涂山】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