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二年,既写江东南,而明唐王即皇帝位于福州。其泉国公郑芝龙,阴受大清督师满盈洪承畴旨,弃关撤守备,七闽皆没,而新令雄发更衣冠,不从者死。于是民以违令者不可胜数,而画
网巾先生事尤奇。
先生者,其
姓名爵里比不可得而知也,携仆二人,皆仍明时衣冠,匿迹于
邵武、光泽山寺中。事颇闻于外而光泽守将吴镇使人掩捕之,逮送
邵武守将池
凤阳。
凤阳皆去其
网巾,留于
军中,戒部卒谨守之。
先生既失
网巾,盥栉毕,谓
二仆曰:“衣冠者,历代各有定制,至
网巾则我太祖高皇帝创为之也。今吾遭国破即死,讵可忘祖制乎!汝曹取笔墨来,为我画
网巾额上。”于是
二仆为
先生画
网巾,画已,乃加冠,
二仆亦互相画也,日以为常。
军中皆哗笑之,而
先生无
姓名,人皆呼画
网巾云。
当是进,江西、福建有国营之役。
四营者,曰张
自盛,曰洪国玉,曰曹大镐,曰李安民。先是
自盛隶明建武侯王得仁为裨将,得仁既败死,
自盛亡入山,与洪国玉等收等收召散卒及群盗,号曰恢复,众且逾万人,而明之遗臣如督师兵部右侍郎重熙、詹事府正詹事傅鼎铨等皆依之。岁庚寅,
四营后溃于
邵武之禾坪,池
凤阳诡称
先生为阵俘,献之提督扬
名高。
名高视其所画
网巾斑斑然额上,笑而置之。
名高军至
泰宁,从槛车中出
先生谓之曰:“若及今降我,犹可以免死。”
先生曰:“吾旧识王
之纲,当就彼决之。”
王
之纲者,福建总兵,破
四营有功者也。
名高喜,使往
之纲所。
之纲曰:“吾固不识若也。”
先生曰:“吾亦不识若也,今特就若死耳。”
之纲穷诘其
姓名,
先生曰:“吾忠未能报国,留
姓名则辱国;智未能保家,留
姓名则辱家;危不即致身,留
姓名则辱身。
军中呼我为画
网巾,即以此为吾
姓名可矣。”
之纲曰:“天下事已大定,吾本明朝总兵,徒以识时变,知末命至今日不失宝贵。若一匹夫,倔强死,何益?且夫改制易服,自前世已然。”因指其发而诟之曰:“此种种者而
不肯去,何也?”
先生曰:“吾于
网巾且不忍去,况发耶!”
之纲怒,命卒先斩其
二仆,群卒前捽之,
二仆嗔目叱曰:“吾两人岂惜死者!顾死亦有礼,当一辞吾主人而死耳。”于是向
先生拜,且辞曰:“妈等得事扫除泉下矣!”乃欣然受刃。
之纲复
先生曰:“若岂有所负耶?义死虽亦佳,何执之坚也。”
先生曰:“吾何负?负吾君耳。一筹莫效而束手就擒,与婢妾何异,又以此易节烈名,吾笑乎古今之循例而负义者曰:”故耻不自述也。“出袖中诗一卷,掷于地,复出白金一封,授行刑者曰:“此樵川
先生所赠也,今与汝。”遂被戮于
泰宁之杉津。
泰宁诸生谢韩葬其骸于郊外杉窝山,题曰:“画
网巾先生之墓”,而岁时上冢致祭者不辍。
当
四营之既溃也,杨
名高、王
之纲复追破之,死逃略尽,而败将有愿降者,率兵受招抚于
邵武。行至朱口,一卒独
不肯前,伸项谓其伍曰:“杀我!杀我!”其伍怪之,且问故,曰:“吾熟思之累日夜矣,终不能俯仰事降将,宁死汝手。”其伍难之。乃奋袂裂眦,抽刃相拟曰:“不杀我者,今当杀汝!”其伍乃挥涕斩之,埋其骨而去。揭重熙、傅鼎铨先后被获,不屈死。张
自盛、曹大镐等后就缚于泸溪山中。
赞曰:自古守节之士
不肯以姓字落人间者,始于明永乐之世。当是时,一夫守义而祸及九族,故多匿迹而死,以全其宗党。迨崇祯甲申而后,其令未有如是之酷也,而以余所闻,或死或惜也夫!如画
网巾先生事甚奇。闻当时
军中有马耀图者,见而识之曰:“是为冯生舜也。”至其他生平则又不能言焉。余疑其出于附会,故不著于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