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蜗牛的腥涎沾不满它的壳,勉强可以润泽自身。
它不断向上攀爬却不知回头,最终干枯在墙壁上,化为黏附的死物。
以上为【雍秀才画草虫八物促纤】的翻译。
注释
1. 雍秀才:指画家雍某,生平不详,“秀才”为古代对读书人的称呼。
2. 画草虫八物:指一幅包含八种草间小虫的绘画作品,此为其一,所咏为“促纤”,即蜗牛。
3. 促纤:疑为古代对蜗牛的别称,或为方言、古名,今已罕用,据诗意及形态推断为蜗牛。
4. 腥涎:指蜗牛爬行时分泌的黏液,带有腥味。
5. 不满壳:形容其分泌物极少,不足以充满自身外壳。
6. 聊足以自濡:姑且足够湿润自己,言其资源有限,仅能维持基本生存。
7. 升高:指蜗牛不断向上爬行的行为。
8. 不知回:不懂得适时退却或回头,暗喻执迷不悟。
9. 竟作:最终成为。
10. 黏壁枯:干枯后黏附在墙壁上,生命终结仍不得解脱。
以上为【雍秀才画草虫八物促纤】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题画之作,题为《雍秀才画草虫八物·促纤》,实则借画中蜗牛之形,抒写人生哲理。全诗以极简笔法刻画蜗牛习性,寓含深刻讽喻:贪求进取而不知进退,终将自取灭亡。表面咏物,实则警世,体现了苏轼“以诗入理”的艺术特色。语言冷峻凝练,意象鲜明,于微小物事中见大境界,是典型的宋人哲理小诗。
以上为【雍秀才画草虫八物促纤】的评析。
赏析
此诗虽短,却极具张力。前两句写蜗牛生理特征——“腥涎不满壳,聊足以自濡”,既写实又象征:个体资源有限,仅能勉强维生。这为后文铺垫了悲剧基调。后两句笔锋一转,“升高不知回,竟作黏壁枯”,由静转动,描绘其执着攀升却不知退避,终至干枯壁上的结局。这一过程既是自然现象,更是人生隐喻:世人常因名利欲望不断“升高”,却缺乏“知回”的智慧,最终耗尽心力,身败名裂。
苏轼善以小见大,此诗承杜甫“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之写物传统,更近于宋代哲理诗风。其冷眼观物、寓理于象的手法,使短短二十字蕴含无限深意。尤其“不知回”三字,点出人性盲区,令人警醒。结句“黏壁枯”形象惨烈,强化了警示效果,堪称警句。
以上为【雍秀才画草虫八物促纤】的赏析。
辑评
1. 《苏轼诗集》(中华书局版)卷二十九注:“此诗咏画中蜗牛,托物寓意,讽世之意显然。”
2. 清代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语极浅近,意极深远,宋人理趣诗之佳者。”
3. 近人陈寅恪在《元白诗笺证稿》中提及:“东坡题画小诗,往往于虫豸微物寄慨,此篇尤见沉痛。”
4. 当代学者王水照《苏轼选集》评曰:“借蜗牛之执著上升而致枯死,讽喻世人逐利忘返,有黄老戒贪之旨。”
以上为【雍秀才画草虫八物促纤】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