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石室之中藏有金丹,连山中的神灵也不知晓其中的秘密。
何必让光芒显露于外,半夜时分惊扰了童稚之人。
以上为【卢山五咏卢敖洞】的翻译。
注释
1. 卢山:即庐山,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古代为道教名山之一,多有仙人传说。
2. 卢敖洞:相传为秦代博士卢敖修道成仙之处。卢敖,秦时方士,据《淮南子》载其游于北海,遇异人而升仙。
3. 石室:山中岩石凿成的洞室,常为隐士或修道者居所。
4. 金丹:道家炼制的长生不老药,亦象征修行的最高成果。
5. 山神不知秘:连守护此山的神灵也不知晓洞中秘密,极言其隐秘之深。
6. 露光芒:指金丹或修道者显现灵异光辉,喻显露才华或超凡境界。
7. 夜半惊童稚:比喻惊动无知世人,反招非议或祸患。
8. 童稚:年幼无知的孩子,此处代指世俗凡人。
9. 卢山五咏:苏轼在游历庐山期间所作的一组咏景怀古诗,共五首,《卢敖洞》为其一。
10.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诗词文俱佳,思想融通儒释道。
以上为【卢山五咏卢敖洞】的注释。
评析
这首诗是苏轼《卢山五咏》组诗中的一首,题为《卢敖洞》,借卢敖得道传说抒发对隐逸修道、避世求真的思考。诗人以“金丹”象征道家修炼的至高境界或超凡智慧,强调其应深藏不露,若轻易显露光芒,反而会惊扰世俗,失去本真。全诗语言简练,意境幽远,体现了苏轼对道家思想的深刻理解与审美追求,也折射出他历经宦海沉浮后对“韬光养晦”的人生哲学的认同。
以上为【卢山五咏卢敖洞】的评析。
赏析
此诗短短二十字,却意蕴深远。首句“石室有金丹”点出卢敖洞的神秘色彩,暗示此处乃修道圣地,内藏超越凡俗的至宝。次句“山神不知秘”更进一步,连掌管山川的神灵都无法窥知其奥妙,凸显金丹之珍贵与隐秘。后两句笔锋一转,提出警示:“何必露光芒,夜半惊童稚。”修道者若炫示神通,不仅无益,反而扰乱人心,如同深夜发光惊扰孩童,既失宁静,亦招误解。这不仅是对修道者的劝诫,更是苏轼自身仕途坎坷后的体悟——真正的智慧与境界应内敛含蓄,不宜张扬。全诗用典自然,寓意深刻,语言朴素而富有哲理,展现了苏轼融道家思想于诗歌的艺术功力。
以上为【卢山五咏卢敖洞】的赏析。
辑评
1. 《纪评苏诗》卷二十三引纪昀语:“此咏古迹而寓哲思,言外有意,非徒模山范水者比。”
2. 《苏诗选注》(中华书局版)评曰:“借卢敖得道之传,抒韬光养晦之怀,语简而意远。”
3. 《宋诗精华录》卷二载:“东坡诸咏庐山诗,此最得冲淡之致,有道家清虚之风。”
4. 《历代诗话》中引清代冯应榴《苏文忠公诗合注》云:“金丹秘藏,正宜默证,光芒外露,非得道者所为,此诗盖自警也。”
5. 《唐宋诗醇》评此诗:“寓意深远,托兴玄微,读之使人有超然物外之想。”
以上为【卢山五咏卢敖洞】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