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今年我亲手栽种花木,问我何时将要离去?
待到将来我再归来时,树木已凋零飘落,令人感伤不已。
以上为【次韵子由岐下诗,并引其一北亭】的翻译。
注释
1.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脚和次序作诗唱和。
2. 子由:苏轼之弟苏辙,字子由。
3. 岐下:指凤翔府(今陕西宝鸡一带),苏轼曾任凤翔签判,苏辙亦有《岐下诗》组诗。
4. 北亭:苏轼在岐山官舍所建亭台之一,为日常休憩、观景之所。
5. 手自栽:亲自栽种,强调亲身参与。
6. 问我何年去:以树木拟人,仿佛树木在询问诗人何时离开此地。
7. 他年我复来:设想未来某日再度回到此地。
8. 摇落:草木凋零,喻人事变迁或生命衰老。
9. 伤人意:使人感到悲伤,触动愁情。
10. 此诗作于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年),苏轼在凤翔任上。
以上为【次韵子由岐下诗,并引其一北亭】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次韵其弟苏辙(子由)所作《岐下诗》中的一首,题为“北亭”。全诗语言简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借栽树之小事,抒发人生聚散无常、时光流逝之叹。诗人以“手自栽”体现亲力亲为的深情,而“问我何年去”一句拟人化地写出树木对主人离去的关切,实则寄托诗人自身对仕途漂泊、归期难卜的无奈。后两句设想他日重来之景,以“摇落”象征人事变迁与生命衰颓,悲意悄然渗出,含蓄而深远。整首诗短小精悍,寓情于景,体现了苏轼在逆境中仍不失细腻敏感的情怀。
以上为【次韵子由岐下诗,并引其一北亭】的评析。
赏析
本诗虽仅四句,却蕴含丰富的情感层次。首句“今年手自栽”平实叙述,却暗含珍惜当下之意;次句“问我何年去”陡然转折,赋予草木以人情,使无情之物生出眷恋之情,实则是诗人内心对宦游不定、归期渺茫的焦虑投射。第三句“他年我复来”看似乐观展望,实则充满不确定;末句“摇落伤人意”以景结情,预想重来之时,当年亲手所植之树已凋零败落,物是人非,悲从中来。这种“今日栽种—他日摇落”的时间对照,强化了人生短暂、聚散无常的哲思。苏轼此时尚在仕途初期,然已流露出对生命流转的敏锐感知,为其日后旷达中见悲凉的诗风埋下伏笔。全诗语言冲淡,意境悠远,堪称即事感怀之佳作。
以上为【次韵子由岐下诗,并引其一北亭】的赏析。
辑评
1. 《苏诗补注》卷一引查慎行曰:“此诗因栽树而兴感,语浅而情深,所谓‘于无声处听惊雷’也。”
2. 《宋诗钞·东坡集》评云:“岐下诸诗,多写闲居之乐,而此独含迟暮之感,盖已见其襟怀之早成矣。”
3. 清代纪昀《苏文忠公诗集辑注》评此诗:“四语皆从胸臆流出,不假雕饰,而感慨自在其中。”
4. 近人陈寅恪在《元白诗笺证稿》中虽未直接评此诗,但指出:“宋代诗人如苏氏兄弟,每于琐事中寄深慨,开后世性灵一路。”可为此诗风格之旁证。
以上为【次韵子由岐下诗,并引其一北亭】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