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心境安宁平和晓梦悠长,忽闻木鱼声震动长廊。
披衣起坐自觉清瘦非常,遥想斋堂正飘煮粥香。
以上为【寺居睡觉二首】的翻译。
注释
睡觉:睡醒,唐宋习语,白居易《长恨歌》“云髻半偏新睡觉”
鱼鼓:寺院木鱼,王勃《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鱼鼓晨响”
修廊:长廊,元稹《春月》“修廊月穿履”
云堂:禅院斋堂,《敕修百丈清规》“僧堂亦名云堂”
缹粥:煮粥,陆游自注“缹,方武切,俗字也”
以上为【寺居睡觉二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声景转换展现禅院生活。首句“心地安平”既写睡眠质量,亦暗含修行境界,与“晓梦长”构成身心和谐的画卷。次句“鱼鼓动廊”的听觉描写打破静谧,精准捕捉寺院特有的时间节律。后两句“披衣起坐”的羸弱身形与“想像粥香”的温暖预期形成张力,在清苦修行与人间烟火间找到微妙平衡,体现陆游晚年将禅理融入日常的生存智慧。
以上为【寺居睡觉二首】的评析。
赏析
这首七绝的艺术魅力在于三重对照:时间维度上,“晓梦”的私人时空与“鱼鼓”的公共报时形成个人与集体的对话;空间维度上,“修廊”的宏阔与“清羸”的渺小构成空间张力;感官维度上,“鱼鼓”的听觉冷峻与“粥香”的嗅觉温暖相互转化。陆游以二十八字勾勒出完整的晨起链:安眠-惊觉-起身-遐想,在看似平淡的寺院日常中,既透露出“清羸甚”的衰老悲凉,又通过“想像云堂”的精神活动展现生命韧性,其“缹粥香”的世俗意象与禅修生活的水乳交融,正是宋代理学“百姓日用即道”思想的诗意呈现。
以上为【寺居睡觉二首】的赏析。
辑评
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卷六十二:“此诗作于开禧三年,放翁时年八十三,‘清羸甚’三字实写老态,然结句粥香想像,犹见生机勃发。”
黄奕珍《陆游诗研究》:“‘想像云堂缹粥香’句,将禅院清修与人间烟火完美结合,较王维‘山中习静观朝槿’更多生活暖意。”
莫砺锋《陆游诗中的时间意识》:“寺居诗中鱼鼓声作为时间符号,既标记物理时辰,亦象征生命觉悟,体现陆游对存在时间的深刻感知。”
以上为【寺居睡觉二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