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我年老迟暮,何其幸运能与您同朝为官;您性情温和而刚正,本当佩戴贵重的貂尾冠饰。谁会怜惜非凡之才仅被量以寸长之管窥?我自愧如枯木朽根,却借您的高枝直上云霄。春光明媚,微风轻轻吹拂水面,初生的柳芽如红米般细密,几乎要缀满枝条。将来哪一天能再共饮一樽酒?只见您身着礼服、头戴冠冕,在朝廷奏起庄重的雅乐。
以上为【叶公秉、王仲至见和,次韵答之】的翻译。
注释
1. 叶公秉、王仲至:宋代官员,与苏轼有诗文往来。叶公秉即叶涛,字致远,号公秉;王仲至即王钦臣,字仲至,皆当时文士。
2. 衰迟:年老迟暮,苏轼作此诗时已年近花甲。
3. 同朝:同在朝廷任职。
4. 温劲:温和而刚强,形容人格品性。
5. 合珥貂:应当佩戴貂尾冠饰,指适合担任高官。珥,插戴;貂,汉代侍中、常侍等近臣所戴的貂尾冠饰。
6. 谁惜异才蒙径寸:谁会珍惜非凡之才却被以“径寸”之管测量?典出《庄子·秋水》:“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又“径寸之珠”喻稀世之才,此处反用,言才高却被小视。
7. 枯蘖借凌霄:枯木断根却借凌霄花攀援而上,自比依附他人得以显达。枯蘖,枯树根;凌霄,攀援植物,常借他物生长。
8. 光风:明丽的风光,常指春风。
9. 红糁:红色的小颗粒,此处指初生柳芽或花苞,状如碎米。
10. 奉常端冕作咸韶:奉常,掌礼乐之官,此处借指王仲至等人将主持或参与朝廷礼乐。端冕,端正冠冕,表示庄重。咸韶,相传为舜时的雅乐,泛指古代圣王之乐,象征治世之音。
以上为【叶公秉、王仲至见和,次韵答之】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答和叶公秉、王仲至之作,抒发了诗人年迈仍得与贤者同朝的欣慰之情,同时表达了对友人才德的推崇与自身境遇的谦抑。诗中既有对友人“温劲”品格的赞许,也有自比“枯蘖”依附凌霄的谦卑,情感真挚而含蓄。后两句由眼前景转入对未来的想象,寄托了与友人再度相聚、共襄盛事的愿望,意境开阔,余韵悠长。全诗用典自然,比喻贴切,体现了苏轼晚年诗歌沉稳醇厚、情理交融的艺术风格。
以上为【叶公秉、王仲至见和,次韵答之】的评析。
赏析
本诗为典型的酬和之作,结构严谨,情意深婉。首联以“衰迟”自况,衬托出对“同朝”的珍视,继而赞友人“温劲如君”,应居高位,既显敬重,又见知己之感。颔联用“径寸”与“异才”对比,暗叹英才难遇识者,而“枯蘖借凌霄”则极言自身卑微,仰赖友人提携,谦抑之中蕴含感激。颈联转写春景,“光风泛泛”“红糁离离”,笔触细腻,生机盎然,既应和时节,又暗寓希望与友情之萌发。尾联设想未来共饮之景,却陡转至“奉常端冕作咸韶”的庄严场面,将私人情谊升华为对国家礼乐昌明的期许,境界宏阔。全诗由己及人,由情入理,情景交融,体现了苏轼晚年诗歌在平淡中见深远的艺术特色。
以上为【叶公秉、王仲至见和,次韵答之】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此诗语意冲和,虽酬答之作,而气象雍容,可见其晚节。”
2. 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六:“‘温劲如君合珥貂’,称人得体;‘自惭枯蘖借凌霄’,自处谦极。五六写景清丽,结语庄雅,不失台阁气象。”
3. 冯应榴《苏文忠公诗合注》:“此诗作于元祐年间,时轼在朝为中书舍人,与王钦臣等同列,故有‘同朝’之语。‘奉常’句盖指仲至将修礼乐事,非泛设也。”
4. 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径寸’‘凌霄’二语,用比精切,非徒作谦词,实寓身世之感。”
5. 清代汪师韩《苏诗选评笺释》:“起结庄重,中幅流动,苏诗之得力于杜者在此。”
以上为【叶公秉、王仲至见和,次韵答之】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