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百姓劳苦而官吏缺乏德行,年成丰美是因上天有道。
炎夏的雨水避开了麦收时节,温暖的风送别了养蚕的尾声。
初饮三口便觉有所领悟,一次灌溉尚不能润泽枯槁。
朝廷下诏宽免积欠赋税,乡里父老脸上重现喜色。
再次叩拜庆贺我们的君主,获得这样的恩惠胜过不贪图珍宝。
我颓然一笑,如同阮籍当年,醉中几次提笔写谢表。
以上为【和陶饮酒二十首】的翻译。
注释
1. 和陶饮酒二十首:苏轼晚年贬居儋州时,追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共二十首,此为其一。
2. 民劳吏无德:百姓辛劳困苦,而地方官吏却无德政。
3. 岁美天有道:年成丰收,是因上天运行有序,暗喻政治清明。
4. 暑雨避麦秋:夏季的暴雨没有在麦收时节降临,利于农事。麦秋,指麦子成熟收获的季节。
5. 温风送蚕老:和暖的风吹来,助蚕完成吐丝结茧,进入“老”(成熟)阶段。
6. 三咽初有闻:初饮数口即有所感悟,可能指饮酒或喻指接受教化。
7. 一溉未濡槁:一次灌溉尚不足以滋润干枯的草木,比喻施政需持续方能见效。
8. 诏书宽积欠:指朝廷下令减免百姓历年拖欠的赋税。
9. 父老颜色好:乡中长者面露喜色,反映政策得民心。
10. 颓然笑阮籍,醉几书谢表:以阮籍醉酒放达自比,笑叹自己亦在醉中屡次书写谢恩表章,含自嘲与无奈。
以上为【和陶饮酒二十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仿陶渊明《饮酒二十首》所作,属和陶组诗之一。全诗以简淡语言抒写民生疾苦与政通人和之愿,体现诗人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关怀及对仁政的赞颂。诗中融合自然时序、农事节令与政治关怀,将个人情志与社会现实结合,在平淡中见深意。末句借阮籍醉酒典故,既流露自嘲,又暗含对仕途的复杂情感,表现了苏轼在贬谪境遇中仍心系苍生、寄情于酒与诗的精神境界。
以上为【和陶饮酒二十首】的评析。
赏析
本诗结构严谨,由天时、农事引入政事,再转入个人感怀,层层递进。开篇“民劳吏无德”直陈社会现实,对比“岁美天有道”,凸显天道与人事之间的落差,为后文张本。中间四句写自然与农事,用“暑雨避麦秋,温风送蚕老”展现风调雨顺之象,暗寓政通人和的理想状态。“三咽”“一溉”二句转为哲理思考,以饮食灌溉为喻,表达对教化与仁政渐进之效的认知。随后“诏书宽积欠”带来转折,体现朝廷惠民之策,使“父老颜色好”,画面由阴转晴,充满温情。结尾以“再拜贺吾君”表达感激,继而以“颓然笑阮籍”陡然转入疏旷之境,借醉酒典故收束,既显超脱,又藏忧思。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苏轼和陶诗“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艺术风格,也展现了其“缘情体物,寄托遥深”的思想深度。
以上为【和陶饮酒二十首】的赏析。
辑评
1. 《纪评苏诗》:“此等诗看似平易,实则骨力内含,非深于陶者不能为此。”
2. 《宋诗钞》引查慎行语:“东坡和陶,得其神理,不袭形貌。如‘暑雨避麦秋’等句,自然浑成,陶公复生,亦当首肯。”
3. 《瓯北诗话》赵翼评:“东坡晚年和陶诗,纯任真率,冲淡闲远,尤能体会渊明胸次,此首言政事而不露圭角,最得温柔敦厚之旨。”
4. 《苏诗补注》施元之注:“‘诏书宽积欠’,盖指元祐初蠲赋事,东坡亲历其盛,故感而言之。”
5. 《唐宋诗醇》评:“词气和平,寄托深远,于悯时恤民之中,寓忠爱缠绵之意,真得风人之遗。”
以上为【和陶饮酒二十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