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虽穿葛布单衣,盛夏时节也堪上朝;到了岁末寒风凄冷,不禁怀念起昔日的黑貂皮袍。欣喜你我如鹓鸾般重返朝廷,内心深知君恩如日月高悬九霄。你如老马初被缰绳束缚,尚怀壮志;我却似枯桑之木,生机难复,不堪抽条。勉强拔去白须,插上彩胜以应节令,容颜虽苍老,饮酒后尚觉神采未衰。
以上为【叶公秉、王仲至见和,次韵答之】的翻译。
注释
1. 叶公秉、王仲至:均为北宋官员,与苏轼有诗文往来。叶公秉即叶涛,字致远;王仲至即王钦臣,字仲至。
2.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脚和次序押韵作诗,是唱和诗的一种形式。
3. 袗絺(zhěn chī):袗,单衣;絺,细葛布。指夏天所穿的薄衣。
4. 皂貂:黑色貂皮袍,冬季御寒之服,象征官宦生活或往昔荣光。
5. 鹓鸾:传说中的祥鸟,比喻贤臣。此处指贤能之士重回朝廷。
6. 禁(jìn yuàn):皇宫内院,指朝廷中枢。,同“苑”,宫苑。
7. 心知日月在重霄:比喻君恩如日月高照,不可企及却又普照万物,表达对皇帝的忠诚与仰望。
8. 君如老骥初遭络:以老马刚被套上缰绳比喻友人虽年长但仍受重用,欲有所作为。
9. 我似枯桑不受条:枯桑不再生枝条,自比年老体衰,难以再展抱负。
10. 强镊霜须簪彩胜,苍颜得酒尚能韶:镊,拔除;霜须,白须;彩胜,古代立春时剪彩为花、人形等戴于头上,象征迎新;韶,美好。意为勉强拔去白须,戴上彩胜,虽面容苍老,饮酒后面色尚显红润。
以上为【叶公秉、王仲至见和,次韵答之】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晚年所作,是回应叶公秉、王仲至和诗之作。全诗情感复杂,既有对仕途沉浮的感慨,又有对友人重聚的欣慰,更透露出自身年迈体衰、心志难伸的无奈。诗人以“鹓鸾归禁”喻贤臣复职,表达政治上的希望;而“枯桑不受条”则自比衰朽,暗含退隐之意。尾联强作欢颜,借节日簪彩、饮酒提神,展现其旷达中的悲凉。整首诗语言凝练,用典自然,情感真挚,在苏轼晚年诗中颇具代表性。
以上为【叶公秉、王仲至见和,次韵答之】的评析。
赏析
本诗结构严谨,情感层层递进。首联由暑热写到岁寒,以“袗絺”与“皂貂”对比,暗示人生境遇的变迁,暗含仕途起伏之感。颔联转写欣喜之情,“共喜鹓鸾归禁苑”既是对友人亦是自况,表达重返朝堂的欣慰;“心知日月在重霄”则将君恩比作高天日月,体现士大夫忠君报国的情怀。颈联一扬一抑,以“老骥”赞友人志在千里,以“枯桑”自伤年迈无为,形成鲜明对照,凸显诗人内心的落寞。尾联写节令风俗,看似轻快,实则“强镊”二字道尽无奈,苍颜虽可因酒泛红,然韶华已逝,徒增悲慨。全诗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用典贴切而不露痕迹,语言质朴而意蕴深厚,展现了苏轼晚年诗歌“老而愈醇”的艺术风格。
以上为【叶公秉、王仲至见和,次韵答之】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此诗语淡而情深,于酬答中见怀抱,非徒应酬之作。”
2. 清·纪昀《苏文忠公诗集辑注》:“‘鹓鸾归禁苑’二句,气象雍容,不失台阁身份;‘枯桑不受条’一句,自伤最深,读之令人黯然。”
3. 清·查慎行《初白庵诗评》:“老骥、枯桑一联,比兴双关,寓意深远。苏公晚岁诗多此类,外示旷达,中藏抑郁。”
4.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袗絺方暑亦堪朝’,说得委曲;‘苍颜得酒尚能韶’,说得勉强。皆老境真味。”
5. 钱钟书《宋诗选注》:“苏轼和诗往往超出原唱,此篇虽无奇警之语,而情味醇厚,尤以尾联刻画老年心理,细腻入微。”
以上为【叶公秉、王仲至见和,次韵答之】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