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宝剑从匣中取出,发出哀鸣,如同白龙腾跃;我已厌倦观看舟上画的鹢鸟,转而倾听鹿鸣之声。
明天只怕连仙鹤也被一并烹煮,此番远行还须暂且解下佩牛以避祸殃。
不妨先召唤那知恩图报的义士,也依然可带着醉乡中的侯爵之乐。
将来大军归来时自是盛况,只可惜故园仍有隐居之约未了。
以上为【乔将行,烹鹅鹿出刀剑以饮客,以诗戏之】的翻译。
注释
1. 乔将行:指友人乔某即将赴任或远行,具体所指尚有争议,或为乔执中。
2. 烹鹅鹿出刀剑以饮客:字面写设宴杀鹅烹鹿,取出刀剑助兴,实则暗喻政局凶险,刀剑象征权力斗争。
3. 破匣哀鸣出素虬:形容宝剑出鞘,如白色虬龙腾跃。素虬,白色的龙,比喻宝剑。
4. 鹢鹢:古代船头所画的水鸟,代指舟船,亦可引申为仕途奔波。
5. 呦呦:鹿鸣声,出自《诗经·小雅·鹿鸣》,此处既写实景,又暗含招贤纳士之意。
6. 兼烹鹤:化用“焚琴煮鹤”典故,喻暴殄天物,亦暗示无辜遭祸。
7. 佩牛:佩戴牛形饰物或官印,古时官印常刻牛形,象征仕宦身份。却佩牛,意为辞官归隐。
8. 报恩子:指知恩图报之人,或暗指刺客专诸、荆轲之类侠士,喻友人或将涉险。
9. 醉乡侯:酒中封侯,指沉醉于酒乡,象征超脱世俗、寄情酒乐。
10. 移文在故丘:指隐居之志未忘,山林旧约仍在。移文,即《北山移文》,南朝孔稚珪讽刺假隐士之文,此处反用其意,表示自己真心向往归隐。
以上为【乔将行,烹鹅鹿出刀剑以饮客,以诗戏之】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赠别友人乔将(或指乔执中)之作,题中“烹鹅鹿出刀剑以饮客”语带戏谑,实则寓庄于谐,借刀剑、宴饮、禽兽等意象,抒发仕途险恶、归隐难遂的复杂情感。诗中既有对友人远行的担忧,也有自身进退维谷的感慨。全诗用典精妙,语言奇崛,情感深沉,体现了苏轼在政治压力下仍不失幽默与超然的精神境界。
以上为【乔将行,烹鹅鹿出刀剑以饮客,以诗戏之】的评析。
赏析
本诗以戏谑起笔,实则蕴含深意。首联“破匣哀鸣出素虬,倦看鹢鹢听呦呦”,以宝剑出匣如龙腾,象征权争激烈;“倦看鹢鹢”则表达对仕途奔波的厌倦,转而向往自然鹿鸣之乐,形成强烈对比。颔联“明朝只恐兼烹鹤,此去还须却佩牛”,进一步以“烹鹤”警示前途凶险,而“却佩牛”则流露出归隐之愿,然“还须”二字暗示此愿难遂。颈联宕开一笔,以“报恩子”“醉乡侯”自嘲,既显豪侠之气,又见放达之怀。尾联“他年万骑归应好,奈有移文在故丘”,展望未来荣归之景,终以“移文在故丘”收束,点明内心深处仍眷恋山林,无法真正割舍隐逸之志。全诗虚实相生,用典不露痕迹,情感跌宕,展现了苏轼在仕隐之间的深刻矛盾与精神超越。
以上为【乔将行,烹鹅鹿出刀剑以饮客,以诗戏之】的赏析。
辑评
1. 《纪评苏诗》:“此诗寓意深远,以戏言出之,愈见其悲慨之至。”
2. 《苏诗选注》引查慎行语:“‘烹鹅鹿出刀剑’,语似滑稽,实含忧危之叹,东坡每于谈笑中见肝胆。”
3. 《宋诗钞》评:“东坡赠别之作,多寓劝诫,此篇尤以奇幻之辞写沉痛之情,非浅学者所能窥。”
4. 《历代诗话》引冯应榴语:“‘兼烹鹤’三字,写出世路之险,较直诉其苦更觉刺骨。”
5. 《苏轼诗集》施元之注:“‘移文在故丘’,盖自谓虽身在仕途,心实不忘初服,与陶渊明意同。”
以上为【乔将行,烹鹅鹿出刀剑以饮客,以诗戏之】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