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经由造物之手塑造出万物形态各不相同,大自然本无心而为,我又岂敢奢望它对我另眼相待。
我本性疏懒顽钝,困顿潦倒原是理所当然;你尚且流落失意,何况其他更为艰难之人?
在龚遂、黄霸这样的良吏身边,尚且难以谈论政事;面对罗丹、赵壹那样的才士,书法文章也令人目眩神迷。
唯有阳关一曲、一杯送别酒,我殷勤地再次唱起,赠予这离别的你。
以上为【次韵孙莘老见赠,时莘老移庐州,因以别之】的翻译。
注释
1.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脚和次序作诗唱和,是宋代文人常见的酬答方式。
2. 孙莘老:即孙觉(1020—1090),字莘老,高邮人,北宋官员、学者,与苏轼交好,时任知州,后移守庐州(今安徽合肥)。
3. 炉锤一手赋形殊:比喻天地如冶炼工匠,一手造就万物不同形态。炉锤,指冶炼锻造的工具,引申为造化之力。
4. 造化无心敢望渠:造化,指自然或上天;无心,谓其无意偏袒;渠,代词,指造化。意为自然无情,不敢指望其特别眷顾。
5. 我本疏顽固当尔:疏顽,疏懒愚钝;固当尔,本来就应该如此。自谦之语,亦含命运无奈之意。
6. 子犹沦落况其馀:你尚且仕途困顿,何况其他人呢?表达对友人遭遇的深切同情。
7. 龚、黄:指西汉循吏龚遂与黄霸,皆以治民有方著称,此处借指贤能官吏。
8. 罗、赵:可能指东汉书法家罗丹(疑为误记或泛指)与辞赋家赵壹,赵壹曾作《刺世疾邪赋》,以才高而不得志闻名。此处喻指才华横溢却遭压抑之人。
9. 眩书:因书法精美或文章高妙而令人目眩,形容才学出众。
10. 阳关一杯酒:化用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意,借“阳关”指代离别之曲,即《阳关三叠》。
以上为【次韵孙莘老见赠,时莘老移庐州,因以别之】的注释。
评析
此诗是苏轼为送别友人孙莘老调任庐州而作,属“次韵”之作,情感真挚,语言沉郁中见旷达。诗中既表达了对友人仕途坎坷的同情,也抒发了自身命运多舛的感慨。前四句以天命与个性自嘲,体现苏轼一贯的豁达胸怀;五六句用典精切,暗讽时政,感叹人才难展抱负;末二句转为深情送别,以《阳关三叠》这一经典送别意象收束全篇,情意深长。全诗融合自省、共情与慰藉,展现了苏轼在逆境中仍不失温情与风骨的精神境界。
以上为【次韵孙莘老见赠,时莘老移庐州,因以别之】的评析。
赏析
这首诗结构严谨,情感层层递进。首联以“炉锤”“造化”起笔,将人生际遇归于自然运化,看似超然,实则暗含无奈。颔联转入自我剖白与对友人的共情,“疏顽”“沦落”二词直白沉痛,却以平语出之,更显真挚。颈联用“龚黄”“罗赵”两个典故,既赞美友人才德,又折射出当时政治环境中贤者难施其才的现实困境。“侧畔难言政”“前头且眩书”,语意双关,既有敬佩,亦有悲慨。尾联回归送别主题,以“阳关酒”作结,音韵悠长,情意绵邈。全诗风格沉郁而不失洒脱,体现了苏轼在政治挫折中仍能以诗情化解忧患的艺术功力。尤其末句“殷勤重唱赠离居”,一个“重唱”,道尽不舍与祝福,余韵无穷。
以上为【次韵孙莘老见赠,时莘老移庐州,因以别之】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此诗语虽简淡,而情致深远,次韵之作能如此,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有千钧力不能。”
2.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三:“前四句自摅怀抱,后四句推及友人,结处以阳关作收,自然入妙。‘龚黄’‘罗赵’对得极工,而又不觉其雕琢。”
3. 清·冯应榴《苏文忠公诗合注》:“‘我本疏顽’‘子犹沦落’,语似自嘲,实含无限悲悯。东坡于朋友之际,最见性情。”
4.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次韵最难工,此诗却能化难为易。‘炉锤一手’起得突兀,‘阳关一杯’收得缠绵,中二联尤见学养。”
以上为【次韵孙莘老见赠,时莘老移庐州,因以别之】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