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放牧的牛羊早已归圈,我独自归来,轻轻关上柴门。
喜鹊在城墙上鸣叫,萤火虫飞上了古老的戟衣。
夜色渐凉,仿佛江海的气息扑面而来,天空辽阔,北斗与牵牛二星显得格外微弱。
何时才能唤来船夫,乘舟渡过寒冷的江北,踏上归途?
以上为【暮归】的翻译。
注释
1. 暮归:傍晚归来,亦暗含人生迟暮、归隐思乡之意。
2. 牛羊久已下:语出《诗经·王风·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羊牛下括。”指牲畜已归栏,喻农事已息,人亦当归。
3. 柴扉:用树枝编成的简陋门扉,象征隐居或贫居生活。
4. 水鹊:即喜鹊,古人认为其鸣叫预示人事动静,此处反衬寂寞。
5. 城堞(dié):城墙上的齿状矮墙,又称女墙,代指城楼或边城景象。
6. 飞萤上戟衣:萤火虫飞上兵器架上的战衣。戟衣指披挂在戟上的布套,象征军营陈迹,暗示此地曾为边防要地,今已荒废。
7. 夜凉江海近:夜晚凉意袭人,似因临近江海,气候湿润所致,亦烘托心境之寒。
8. 天阔斗牛微:天空辽阔,北斗星与牵牛星显得黯淡微小。斗牛:指北斗星与牵牛星,亦可联想“气冲斗牛”之典,反衬人之渺小。
9. 招舟子:呼唤船夫,准备渡江。
10. 寒江北渡归:渡过寒冷的江面北归,既写实亦寓归隐或返乡之愿。“寒江”既写季节之寒,亦喻处境之艰。
以上为【暮归】的注释。
评析
《暮归》是苏轼晚年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诗人傍晚归家时的所见所感。全诗以简淡之笔勾勒出一幅清冷孤寂的江村晚景,寓情于景,透露出诗人漂泊异乡、思归难归的深沉情绪。诗中意象自然朴素,语言凝练含蓄,体现了苏轼晚年诗歌趋于平淡、内敛的艺术风格。虽无激烈言辞,却在静谧的夜色中流露出深切的乡愁与人生迟暮之感。
以上为【暮归】的评析。
赏析
本诗结构严谨,四联层层递进,由外景而内心,由实景而遥想。首联写“牛羊已下”,反衬诗人独归之孤;“寂寞掩柴扉”一句,将动作与情感融为一体,尽显落寞心境。颔联转写夜景,以动衬静——鹊鸣、萤飞更显环境之幽静,同时“戟衣”一词暗藏历史沧桑,似有贬谪之地兵戈旧迹之感,折射出诗人政治生涯的创伤记忆。颈联写夜空辽阔、星斗微茫,空间的开阔反而加深了个体的孤独,天地无垠而归途渺渺,意境苍茫深远。尾联直抒胸臆,发出“何日”之问,归心迫切却不得其期,余韵悠长。全诗语言质朴,不事雕琢,却情意深沉,体现出苏轼晚年“绚烂归于平淡”的美学追求。
以上为【暮归】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此诗清旷中见孤怀,非徒写景也。”
2.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卷十六:“语极平淡,神味自深。‘飞萤上戟衣’五字,有兴亡之感。”
3.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东坡晚年诗多萧散,如此类者,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4. 钱钟书《宋诗选注》:“苏轼此作,情景交融,以静写动,以大写小,星河之微反照人心之孤,结句归思宛然,耐人寻味。”
以上为【暮归】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