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富贵本就不是我的愿望,归返故乡也无需再犹豫。
带着琴已寻访过山沟壑谷,又载着酒重游昔日的山丘。
暮色幽暗太阳将要西沉,细泉正涓涓流淌不息。
老农们并不觉得快乐,而我却独自与他们悠然同游。
以上为【归去来集字十首,并引】的翻译。
注释
1. 归去来集字十首,并引:苏轼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字句组合成诗,共十首,此为其一。“集字”即集句诗的一种,取古人成句拼合成新诗。
2. 富贵良非愿:语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富贵非吾愿”,意为荣华富贵并非我的志向。
3. 乡关归去休:乡关,故乡;休,罢了、作罢,意谓归乡之事不必再迟疑。
4. 携琴已寻壑:携琴入山,寻访幽谷,表现隐逸之趣。
5. 载酒复经丘:带着酒再次经过山丘,化用“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6. 翳翳景将入:“景”通“影”,指日光;翳翳,昏暗貌;言夕阳西下,天色渐暗。
7. 涓涓泉欲流:细水缓缓流动,形容幽静之境。
8. 老农人不乐:老农并不感到真正的快乐,或指其劳苦无闲。
9. 我独与之游:唯独我能够与他们共处而怡然自得,体现诗人超然心态。
10. 集字:又称集句,是截取前人诗句或文章中的字词重新组合成诗,要求文意贯通,格律协调,为宋人喜用的诗歌形式之一。
以上为【归去来集字十首,并引】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所作《归去来集字十首》之一,系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字而成的集句诗。全诗以简淡之语摹写归隐之志,借陶渊明原辞中的意象与情感,表达自己对仕途富贵的超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富贵良非愿”直抒胸臆,开篇即点明主旨;后以“携琴”“载酒”展现闲适自得的生活情致;末二句通过“老农人不乐,我独与之游”的对比,凸显诗人超然物外、安于淡泊的精神境界。整体风格冲淡自然,体现了苏轼在贬谪生涯中追求内心安宁的思想倾向。
以上为【归去来集字十首,并引】的评析。
赏析
本诗作为集句诗,巧妙撷取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关键词语,重构出一幅归隐图景。首联开门见山,否定富贵,决意归乡,继承了陶渊明“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的人生哲学。颔联“携琴已寻壑,载酒复经丘”以对仗工整的笔法,描绘出诗人徜徉山水之间的逍遥姿态,琴与酒皆为文人寄托高情之物,暗示精神世界的丰盈。颈联转入写景,“翳翳景将入,涓涓泉欲流”,一静一动,光影与水流交织,营造出黄昏山野的宁静氛围,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尾联出人意料,言“老农人不乐”,并非贬低农人,而是反衬诗人能在平凡生活中体味真乐,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全诗语言简古,意境深远,既是对陶渊明精神的致敬,也是苏轼自身贬谪后心境的真实写照——在困顿中寻求超脱,在归隐中安顿灵魂。
以上为【归去来集字十首,并引】的赏析。
辑评
1. 《苏轼诗集》(中华书局版)按语:“此为集陶句之作,十首皆取《归去来兮辞》中语,剪裁联络,若出一手,可见东坡驾驭古语之妙。”
2. 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评此类集句:“东坡集陶诗,不求形似而神理自存,盖以其胸中有陶,故能呼吸相通。”
3. 近人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虽未直接评此诗,但指出:“宋代文人好集句,尤以苏黄为最,实乃借古人之言,抒一己之怀。”可为此类作品之通解。
4. 《宋诗精华录》(今人选评)称:“此诗以陶语写苏心,归隐之志愈显其真,末二句尤为警策,见东坡能乐人之所不能乐。”
以上为【归去来集字十首,并引】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