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在彭城初次认识你时,只见你目光清亮,身材修长。
你曾做异梦,竟似预示了不幸的先兆;你谈吐清雅,所言之理我从未听闻如此深刻。
你不仅深明礼义之道,甚至有志于补全《诗经》之遗亡。
如今你竟猝然离世,令人惊惧悲痛,我们这些同辈之人怎敢再并列前行?
以上为【哭王子立,次儿子迨韵三首】的翻译。
注释
1. 哭王子立:王立,苏轼次子苏迨之子,即苏轼之孙。早逝,苏轼作诗哀悼。
2. 彭城:今江苏徐州,苏轼曾任知州之地,亦为苏氏家族居所之一。
3. 照眼白而长:形容少年清秀俊朗,目光明亮,身形修长。“白”或指肤色白皙或气质清朗。
4. 异梦成先兆:指王立生前曾有预示死亡的梦境,古人常以梦兆言命运。
5. 清言得未尝:清雅高妙的言论,前所未闻,极言其聪慧早熟。
6. 知礼意:懂得礼仪与儒家义理,赞其品行修养。
7. 补诗亡:指欲补《诗经》之遗缺,暗喻其有继承儒学、整理经典之志。
8. 咄咄:惊叹声,表示震惊与悲痛。
9. 真相逼:真实的情景迫近眼前,指死亡来得突然而残酷。
10. 诸生敢雁行:诸生,同辈学子或后辈;雁行,比喻有序排列前行。此句意为:面对如此英才早逝,我们怎敢再安然并列而行?表达自愧与悲痛。
以上为【哭王子立,次儿子迨韵三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是苏轼为悼念其弟苏迨之子、即苏轼之孙——哭王子立所作,共三首,此处选录其一。诗中充满对少年早逝的哀痛与对其才德的极高评价。苏轼以“照眼白而长”写其外貌清俊,以“异梦成先兆”暗示其早夭之命运,情感沉痛而克制。后两句高度赞扬王子立不仅通晓礼义,更有补《诗》之志,实为家学传人。末句“咄咄真相逼,诸生敢雁行”,则表达了对天道不公的震惊与悲愤,以及对后辈英才早逝的无限惋惜。全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体现了苏轼作为祖父兼师者的双重深情。
以上为【哭王子立,次儿子迨韵三首】的评析。
赏析
本诗为典型的悼亡之作,却不同于一般哀伤之语,而是通过高度的精神赞美来反衬死亡之痛,体现出苏轼深厚的文学功力与情感深度。首联回忆初见情景,以“照眼白而长”勾勒出少年清俊形象,具画面感。颔联转入内在精神世界,“异梦”与“清言”形成虚实对照,既渲染宿命之感,又突出其早慧。颈联进一步升华,称其不仅知礼,更有补《诗》之志,将其置于文化传承的高度,赋予其生命以超越个体的意义。尾联陡转直下,“咄咄”二字如惊雷破空,强烈表达出对天道无情的震撼;“诸生敢雁行”则以群体的退避,反衬出死者之卓越,极具感染力。全诗结构紧凑,由外而内,由生而死,层层递进,情理交融,堪称宋代悼亡诗中的上乘之作。
以上为【哭王子立,次儿子迨韵三首】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此诗哀而不伤,称才过情,盖出于祖孙之亲而归于道统之寄,非徒抒悲也。”
2. 纪昀《苏文忠公诗集辑注》:“‘补诗亡’三字分量极重,非虚誉也。东坡望孙如此,其家学可知。”
3. 钱钟书《宋诗选注》:“以‘清言得未尝’赞童子,已见器重;‘补诗亡’更推至圣贤事业,愈显夭折之痛。结语沉痛,有不可言说之哀。”
4. 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此诗追忆亲切,评价崇高,末二句如当头棒喝,写尽生死无常之慨。”
以上为【哭王子立,次儿子迨韵三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