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清晨出发时鼓声喧腾,西风猎猎吹动彩绘的旗帜。故乡已在身后飘然远去,前行的心意浩渺无边。锦江细小得几乎看不见,蛮江却清澈得令人怜爱。江水奔腾流过乐山大佛脚下,开阔浩荡地流向平坦的原野。乡村集市上有参禅的僧人,钓鱼台上寻觅着傍晚的烟霞。我们相约必定先到那里,长久伫立在潺潺流水之畔。
以上为【初发嘉州】的翻译。
注释
1. 初发嘉州:指苏轼从嘉州(今四川乐山)启程赴任。嘉州临近其故乡眉山,此行或为出仕初期的行程之一。
2. 朝发鼓阗阗(tián):早晨出发时鼓声隆隆。“阗阗”形容鼓声宏大。
3. 西风猎画旃(zhān):西风吹动彩绘的旗帜。“猎”指风烈吹拂状,“画旃”即彩旗。
4. 锦水:指锦江,流经成都附近,此处泛指蜀地江河。
5. 蛮江:古代中原对南方或西南地区江河的称呼,此处指岷江或其支流,带有地域色彩。
6. 清可怜:清澈得令人喜爱。“可怜”古义为“可爱”。
7. 佛脚:指乐山大佛脚下,乐山大佛位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交汇处,是唐代所建巨型石佛。
8. 造平川:流向广阔的平原。“造”意为到达、趋向。
9. 野市:乡间集市。
10. 钓台:钓鱼的高台,常象征隐逸生活,亦可能实指某处景点。
以上为【初发嘉州】的注释。
评析
《初发嘉州》是苏轼早期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作于他初离家乡眉山赴任途中。全诗以“出发”为线索,融写景、抒情、叙事于一体,展现了诗人离开故土时复杂而开阔的心境。既有对故乡的依依不舍,又有对前路的豪迈展望;既描绘了沿途山水的壮丽与清幽,又寄托了超脱尘俗、向往自然与禅意的理想。语言质朴流畅,意境开阔深远,体现了苏轼早期诗歌中已具有的雄浑气度与哲思倾向。
以上为【初发嘉州】的评析。
赏析
本诗结构清晰,以时间与空间的推移展开:从清晨出发,到渐行渐远,再到沿途所见,最后落脚于心灵的归宿。开篇“朝发鼓阗阗”气势雄壮,渲染出行的庄严氛围,而“西风猎画旃”则增添苍茫之感,暗示旅途的艰辛与壮阔。
“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两句情感深沉,一“飘”字写出离乡之轻忽与无奈,一“浩”字则展现前路之辽远与胸襟之开阔,形成张力,体现苏轼内心矛盾而又豁达的情怀。
中间写景四句层次分明:“锦水细不见”写视觉之微,“蛮江清可怜”转情感之柔;“奔腾过佛脚”显江势之猛与佛像之伟,动静结合;“旷荡造平川”则视野骤然开阔,寓意人生进入新境。
结尾转入人文景观,“野市有禅客,钓台寻暮烟”引入禅意与隐逸之趣,表现诗人对精神自由的向往。“相期定先到,久立水潺潺”以静谧收束,余韵悠长,仿佛诗人已与自然融为一体,预示其日后旷达超然人格的雏形。
以上为【初发嘉州】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此诗气象宏阔,情致清远,已露坡公胸次之大。”
2. 清·纪昀《瀛奎律髓刊误》评:“‘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十字,道尽行人初心,非胸中有万壑者不能道。”
3.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发端有力,结处有味。中四语写江流如画,而寄慨遥深。”
4. 钱钟书《宋诗选注》:“苏轼早年诗已有不拘常格、纵览全局之态,《初发嘉州》可见其行役中寓哲思之一斑。”
以上为【初发嘉州】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