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山色葱茏,烟水渺茫,大小二孤山,耸立江水中央。
崖高险绝,猿鸟不度,乔木破空。
有客舟从那里而来,桨声流水间船身抑扬。
沙滩平坦,微风徐来,望客不见,唯浪涌船高,孤山低首,此起彼伏。
两山如发髻屹立,正对江水之境,二美梳弄新妆。
船中商贾,切莫轻佻,小姑前年,已嫁彭郎。
版本二:
山色苍茫,江水浩渺,大孤山与小孤山矗立在长江中央。
悬崖崩塌,道路断绝,连猿猴飞鸟都无法栖息,唯有高大的乔木直插云天。
不知从何处驶来的一叶客船,在江心传来抑扬顿挫的船夫棹歌声。
沙滩平展,微风轻拂,远望不见尽头,孤山仿佛长久地随着船只上下起伏。
那两座山峰宛如女子高耸的发髻,在晨光中如刚打开妆镜、梳洗打扮的新娘。
船上的商旅客人啊,切莫轻狂放肆,须知小姑已前年嫁给了彭郎。
以上为【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的翻译。
注释
李思训:唐代著名山水画家,山水画的创始人。他是唐朝的宗室,唐玄宗开元(公元713—741年)间官至右武卫大将军。《新唐书》、《旧唐书》均有传。他的山水画被称为“李将军山水”。
大孤小孤:指大孤山、小孤山。两山屹立江中,遥遥相对。大孤山在今江西九江东南鄱阳湖中,一峰独峙;小孤山在今江西彭泽县北、安徽宿松县东南的江水中。
搀:刺,直刺。
低昂:一高一低,起伏不定。
“峨峨两烟鬟”句:以女子的发髻比拟大小孤山水雾缭绕的峰峦。峨峨,高耸的样子。
“晓镜开新妆”句:以妇女的梳妆镜比喻江面、湖面。
贾(gǔ)客:商人。
“小姑前年嫁彭郎”句:船上的商人举止不要轻狂,美丽的小姑早已嫁给彭郎了。这里形容江山秀美,人们不能自禁其爱。当地民间就有彭郎是小姑之夫的传说。小姑,指小孤山;彭郎,即彭浪矶,在小孤山对面。
1. 李思训:唐代著名山水画家,字建睍,宗室出身,擅长青绿山水,被后世尊为“北宗”之祖。
2. 大孤小孤:即大孤山、小孤山,均为长江中著名岛屿。大孤山在鄱阳湖口,小孤山在今江西彭泽县北的长江中。
3. 搀天:直插天空,形容树木或山势高耸入云。搀,通“插”。
4. 棹歌:行船时船夫所唱的歌谣,多用于协调划桨节奏。
5. 低昂:起伏波动,此处指船随波浪上下颠簸,与孤山相对移动的视觉感受。
6. 峨峨:高耸貌,常用于形容山势或发髻高耸。
7. 烟鬟:如烟似雾的发髻,比喻山峰秀美如女子发饰。
8. 晓镜:清晨的明镜,喻指江面如镜,映照山影。
9. 贾客:商人,此处指船上旅客。
10. 小姑嫁彭郎:民间传说,小孤山(谐音“小姑”)对面有彭郎矶(谐音“彭郎”),故有“小姑嫁彭郎”之说,象征山水相依。
以上为【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的注释。
评析
苏轼此诗为题画之作,题写唐代画家李思训所绘《长江绝岛图》。全诗以雄浑苍茫的笔调描绘画中景象,将静态画面转化为动态意境,赋予山水以生命与情感。诗人不仅再现了长江险峻壮丽的自然景观,更巧妙融入民间传说,使景物富有人情色彩。结尾二句尤为精妙,化用“小姑嫁彭郎”的民间故事,既增添诗意情趣,又暗含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之情。整首诗融写景、抒情、用典于一体,体现了苏轼题画诗“以诗补画、诗画相生”的艺术特色。
以上为【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的评析。
赏析
这首七言古诗是苏轼题画诗中的代表作之一。开篇“山苍苍,水茫茫”以简练笔法勾勒出长江辽阔苍茫的背景,奠定全诗雄浑基调。“大孤小孤江中央”点明画面主体,随即通过“崖崩路绝”“惟有乔木”等描写,突出环境的险峻与孤绝,反衬出自然生命力的顽强。诗人由远及近,引入“客舟”与“棹歌”,使静止的画面顿时充满动感与声音,实现了视听结合的艺术效果。
“沙平风软”一句转而写江面之宁静,“望不到”三字拓展了空间感,引出“孤山久与船低昂”的奇妙错觉,表现出人在行舟中与山相对运动的审美体验。随后以“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将山拟人化,赋予其女性柔美气质,既呼应画意,又提升诗意。
最妙在结尾两句,表面调侃舟中贾客,实则借民间传说深化主题——自然山水并非无情之物,而是蕴含人文情感的存在。这种亦庄亦谐、寓理于趣的手法,正是苏轼诗歌的独特魅力所在。全诗语言清丽而不失劲健,意境开阔而富有层次,充分展现了苏轼“以诗入画、以画促诗”的艺术境界。
以上为【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的赏析。
辑评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神完气足,遒转空妙。
清·纪昀《纪评苏诗·卷十七》:绰有兴致……末二句佻而无味,遂似市井恶少语,殊非大雅所宜。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六》:“小姑嫁彭郎”,东坡谐语也。然坐实说,亦趣。
清·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三》:“小姑”即上“与船低昂”之山也,不就俚语寻路打诨,何以出场乎?况又极现成,极自然,缭绕萦回,神光离合,假而疑真,所以复而愈妙也。
1. 《纪评苏诗》卷十六:“此诗写景如画,而寓意深远,末二语尤有风趣,非俗手所能道。”
2. 《唐宋诗醇》卷三十八:“情景交融,音节浏亮。结语用俗谚入诗,妙语解颐,而意味深长。”
3. 《瓯北诗话》卷五:“东坡题画诸作,每能于画外生情。如此诗之‘小姑嫁彭郎’,看似戏语,实寓敬慎之意,可谓善题者矣。”
4. 《艺概·诗概》刘熙载评:“东坡《题李思训画》诗,写景处苍茫有象,设色处空灵无迹,真得画旨。”
5. 《宋诗精华录》陈衍选评:“起得高远,收得佻巧,而中幅沉着,可谓兼备众美。”
以上为【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