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如今像白居易那样早年退隐的人哪里还有?自古以来,像王维那样长久闲居的也极为罕见。你亲手在宅院池边栽种了五亩竹林,而我却只能空看了十年王维《辋川图》的画作。近来听说你如陶渊明一般开辟了三条小径,想必也该容我如扬雄般寄居一隅。到了晚年我们一同过上恬淡生活,如同鹅鸭成群,自在地散游于广阔的湖面。
以上为【李伯时画其弟亮工《旧隐宅图》】的翻译。
注释
1. 李伯时:即李公麟,北宋著名画家,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善画人物、山水。
2. 亮工:李公麟之弟李亮工,生平不详,或为虚构或史料记载较少。
3. 乐天: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晚年退居洛阳香山,自号“香山居士”,以闲适生活著称。
4. 摩诘:指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晚年隐居辋川,作《辋川图》,象征闲居理想。
5. 五亩自栽池上竹:化用《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句意,指李亮工亲自种植竹林,表现其躬耕自足的生活。
6. 十年空看辋川图:苏轼自叹多年只能观赏王维《辋川图》而不得真正归隐,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
7. 陶令开三径:陶令指陶渊明,曾任彭泽令,辞官后归隐,其《归去来兮辞》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句,“三径”代指隐士居所的小路。
8. 扬雄寄一区:扬雄,西汉文学家,家贫好学,曾寄居他人之地治学。此处苏轼自比扬雄,希望能在李亮工处得一栖身之所。
9. 晚岁与君同活计:意谓晚年愿与李亮工共度隐居生活。
10. 如云鹅鸭散平湖:比喻隐居生活自由自在,如群禽悠然散布于湖面,画面开阔宁静。
以上为【李伯时画其弟亮工《旧隐宅图》】的注释。
评析
这首诗是苏轼为李伯时所绘其弟李亮工旧居图所题的七言律诗。全诗借历史人物与典故,抒发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友人高洁志趣的赞许。诗中将李亮工比作白居易、王维、陶渊明等前贤,既显其品格清高,又暗含自己对仕途疲惫、渴望归隐的内心写照。尾联以“如云鹅鸭散平湖”的意象收束,意境开阔而闲适,寄托了诗人对自由恬淡生活的深切向往。语言典雅,用典精切,情感真挚,体现了苏轼晚年诗风趋于冲淡自然的特点。
以上为【李伯时画其弟亮工《旧隐宅图》】的评析。
赏析
此诗结构严谨,对仗工整,情感由感慨而至向往,层层递进。首联以“乐天早退”“摩诘长闲”起笔,将古人高隐之风抬出,反衬当下难得真正退隐之士,语含惋惜与敬仰。颔联转入具体描写,一写李亮工亲植竹林,实有其事;一写自己空看《辋川图》,虚中有情,形成对比,凸显理想与现实的距离。颈联用陶渊明、扬雄之典,既赞友人开径迎客之雅量,又婉言己愿依附其侧,语意谦和而深情。尾联想象未来共隐之景,“如云鹅鸭散平湖”一句尤为精彩,以自然意象收束全篇,动静相宜,意境悠远,令人神往。全诗融典故、写景、抒情于一体,展现了苏轼晚年对精神归宿的追寻,也体现了宋代文人“以画题诗、以诗寄怀”的审美传统。
以上为【李伯时画其弟亮工《旧隐宅图》】的赏析。
辑评
1. 《纪评苏诗》卷三十五:“此诗用典精切,语若不经意而出,而意味深远。‘如云鹅鸭散平湖’,写景超妙,非实境而有实景,可谓神来之笔。”
2. 《宋诗钞·东坡集》评:“公麟画工绝代,东坡题咏尤高其志节。此诗借画抒怀,托兴幽远,非徒应酬之作。”
3.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十二:“起二句横空而来,有势;中四句典重而不滞;结句悠然言外,得陶韦之风。”
4. 《历代诗话》引《艇斋诗话》:“东坡晚年诗多平淡中见奇崛,如此诗‘十年空看辋川图’,语似平直,实含无限感慨。”
5. 《唐宋诗醇》评:“通体清旷,寄托遥深。结语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非着力可到。”
以上为【李伯时画其弟亮工《旧隐宅图》】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