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昨已去,芳岁今又阑。
如何寂莫意,复此荒凉园。
园中独立久,日澹风露寒。
秋蔬尽芜没,好树亦凋残。
唯有数丛菊,新开篱落间。
携觞聊就酌,为尔一留连。
忆我少小日,易为兴所牵。
常恐更衰老,强饮亦无欢。
顾谓尔菊花,后时何独鲜。
翻译
青春岁月早已逝去,美好年华又近岁末。
为何寂寥落寞的心绪,再次萦绕这荒芜庭园。
园中独自伫立良久,日光淡薄风露清寒。
秋日蔬菜尽已荒芜埋没,佳木秀树也都凋零残败。
唯有几丛菊花,新近绽放在篱笆角落。
携带酒具姑且对酌,为你在此驻足流连。
回忆我少年时光,轻易便被兴致牵引。
见到美酒不论时节,未饮已自心欢。
待到近年岁渐长,渐觉寻取欢乐艰难。
常恐更加衰老,强饮亦无欢愉。
转头对你这菊花说:为何独你迟暮犹鲜?明知你非为我开放,且借你暂展笑颜。
以上为【东园玩菊】的翻译。
注释
1. 芳岁:美好的年华
2. 阑:将尽
3. 寂莫:寂寞
4. 日澹:日光暗淡
5. 芜没:荒芜埋没
6. 篱落:篱笆角落
7. 携觞:携带酒器
8. 就酌:对饮
9. 兴所牵:被兴致牵引
10. 后时:迟于时节
以上为【东园玩菊】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荒园秋菊为媒介,通过“少年”与“年长”的双重时空对照,在生命盛衰的自然规律中注入深沉的人生体悟。全诗以“芜没秋蔬”与“新开篱菊”的意象反差,构建出衰败与生机的辩证图景,终以“借尔开颜”的自我解嘲,完成从物象观察到生命哲思的诗性转换。
以上为【东园玩菊】的评析。
赏析
此诗作于白居易晚年,典型体现其“浅切中见深致”的成熟诗风。开篇以“少年已去”与“芳岁又阑”构成时间叠压,与杜牧“前年鬓生雪”共同建构中唐诗人特有的年龄焦虑。“园中独立久”五字凝练如画,既具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形体姿态,又含陈子昂“独怆然而涕下”的精神维度。对秋蔬好树的衰败描写,暗合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的宇宙观照,而篱菊的意外绽放,则与元稹“不是花中偏爱菊”形成情感共鸣。后段忆少年欢趣的鲜活,与当下强饮无欢的枯寂形成强烈反差,这种“今昔对照”手法既承杜甫“忆年十五心尚孩”的自省传统,又下启苏轼“人生看得几清明”的理性观照。结句“借尔暂开颜”的无奈幽默,将全诗升华至“知其不可而安之”的生命境界,与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的纯粹感伤相比,更显圆融智慧。
以上为【东园玩菊】的赏析。
辑评
1. 宋·苏轼《东坡题跋》:“‘常恐更衰老,强饮亦无欢’二语,说尽中岁后心境,乐天此诗真得老杜神髓”
2.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白傅《东园玩菊》较之《琵琶行》更见淡泊,‘借尔暂开颜’五字尤见理趣”
3.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后段从陶公《饮酒》‘衰荣无定在’化出,而‘后时何独鲜’一问更觉警策”
4. 近代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此诗可视为白居易‘中隐’思想完全成熟之标志,菊意象实为其人格外化”
5. 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结句在自嘲中保持尊严,展现唐代士人面对衰老的独特文化态度”
以上为【东园玩菊】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