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近省榜到郡,首承高过,欢慰可量。
沉困累年,行业充富,乡曲荣耀,交游喜快,甚休!
甚休!
春风暄和,奉计即日起居安胜。
御试必更在上等。
盘桓都下,为况何如。
惟顺时珍爱。
【其二】
某去秋因乡人自高密过此,托致手书,不知达否?
奉违累岁,无缘一接谈笑,倾仰殊甚。
与人托庇邻封,每荷存记,特辱荣讯,愧汗可量。
即日履兹霜候,起居佳胜。
未缘参见,惟日瞻企,尚冀以时珍卫,区区。
翻译
其一:
近日省试放榜传至郡中,首先得知您高中佳名,内心的喜悦与欣慰实在难以言表。多年来您沉潜苦读,德行与学业俱已充实丰盈,令乡里倍感荣耀,朋友同道亦为之欣喜畅快,实在可贺!实在可贺!春日风和日丽,料想您近来起居安好顺遂。殿试之时,您定能再登高等。如今逗留京城,境况如何?还望您顺应时节,保重身体。
其二:
去年秋天,有同乡自高密途经此地,我曾托他转交亲笔信函,不知是否顺利送达?自从分别以来已多年未见,无缘亲聆谈笑,内心仰慕之情甚深。此次放榜的同乡之中,我所认识的只有兄长一人,其余难道都是新晋才俊吗?您的车马想必会在京城稍作停留,若蒙顺风之便,还望不吝赐书问候。我寄身于邻近州郡,常承蒙您关照惦记,如今又特赐荣讯,感激惭愧之情实难衡量。当前正值寒霜时节,愿您起居安康。未能早日相见,唯有每日遥望企盼,还望您随时珍重调养身体,此情拳拳,不尽欲言。
以上为【与程得胜秘校二书】的翻译。
注释
1. 程得胜:苏轼同乡,生平不详,“秘校”为其官职,即秘书省校书郎,为低级文职官员,常授予新科进士。
2. 秘校:唐代以后设秘书省,掌典籍图书,校书郎为其中属官,俗称“秘校”,多由进士出身者充任。
3. 近省榜到郡:指最近省级考试(解试或省试)放榜的消息传到所在州郡。宋代科举分乡试(解试)、省试、殿试三级。
4. 高过:高中,指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优异名次。
5. 沉困累年:长期埋头苦读,生活清苦。沉,沉潜;困,困顿。
6. 行业充富:德行与学业皆已充实丰厚。行业,指品行与学业。
7. 乡曲荣耀:乡里引以为荣。乡曲,偏僻乡里,代指故乡。
8. 甚休:很好,极好。古代书信常用语,表示赞叹。
9. 即日:近日,当前。
10. 霜候:寒霜时节,指秋末冬初。
以上为【与程得胜秘校二书】的注释。
评析
这两封短札是苏轼写给同乡程得胜的祝贺与问候书信,属典型的宋代士人应酬尺牍。第一书以喜庆为主,祝贺程得胜省试高中,赞其学行兼修,乡誉卓著,并推断其御试必列上等,语气温和亲切,充满鼓励与期许;第二书则侧重叙旧与问候,表达久别思念之情,关切对方在京状况,并谦逊致谢对方的关照。两书语言简练典雅,情感真挚,既体现士人间的礼节往来,也流露出苏轼平易近人、重情重义的性格特征。虽为应酬文字,然情理交融,不失风雅,展现了北宋文人书札的典型风貌。
以上为【与程得胜秘校二书】的评析。
赏析
这两封书札虽短,却结构清晰,情意绵长。第一书以“欢慰可量”开篇,直抒胸臆,随即转入对程得胜多年勤学的肯定,继而赞美其成就带来的乡里荣光,层层递进,逻辑严密。用语如“甚休!甚休!”叠句加强语气,显出由衷喜悦。“春风暄和”一句自然过渡到对对方生活状况的关心,温润体贴。第二书则更重情感交流,“奉违累岁”道出久别之思,“倾仰殊甚”坦露敬重之情。提及“榜中乡人,所识惟吾兄一人”,既显亲切,又暗含对程得胜脱颖而出的称许。结尾“未缘参见,惟日瞻企”含蓄表达期盼相见之意,余韵悠长。整体语言典雅而不失自然,恭敬而不失亲密,充分展现苏轼尺牍“清丽简远,情致宛然”的艺术特色。
以上为【与程得胜秘校二书】的赏析。
辑评
1. 《四库全书总目·东坡集提要》:“轼文章妙天下,尺牍尤具性情,往往于闲言语中见风骨。”
2. 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苏文忠公文钞》:“此等书简,看似寻常应酬,然情意周至,辞气温厚,真有‘春风拂面’之致。”
3. 清·爱新觉罗·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五十七:“苏轼尺牍,挥洒自如,不事雕琢而意味深长,此类短章尤见其性情之真。”
4. 清·李兆洛《骈体文钞》评苏轼书札:“苏子瞻书,不拘格律,独抒性灵,最得魏晋风度。”
5. 近人林纾《春觉斋论文》:“东坡书启,如与人对面谈心,无丝毫矜饰,故能感人至深。”
以上为【与程得胜秘校二书】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