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微风吹拂着湖中的菰蒲,沙沙作响;我还以为是下雨呢,打开舱门一望,却见到湖中洒满了银色的月光。水鸟都栖息了,舟子也进入了梦乡,忽然听到泼剌水响,原来是一尾大鱼在水里遊窜,彷彿是野狐奔走在丛莽。夜深了,人与物都静悄悄地,衹剩下我,站在船头,欣赏着这夜景,与身影相伴。潮水悄悄地上涨,那低咽的声息,恍如蚯蚓蠕动;一轮明月西坠,悬挂在岸边的柳条上,犹如蜘蛛悬挂在交织的蛛网。哎,我的一生老是忧愁不安,这清丽的境界,也衹能是转眼过去,留作他年回想。你看,一会儿,鸡叫了,寺庙的钟声在湖面回荡,鸟儿惊起,散向四方。我的船,也在鼓声中,呼叫声中,解缆起航。
版本二:
微风轻轻吹拂着水中的菰草和蒲草,我打开船门观赏夜雨,只见月光洒满湖面。船夫与水鸟都已沉入梦乡,大鱼受惊突然窜动,如同奔逃的狐狸。夜深人静,万物各自安眠,唯有我独自醒着,与自己的影子相伴嬉戏。暗潮在沙洲边悄然涨起,仿佛在凭吊寒夜中蜷缩的蚯蚓;落月低垂在柳梢之上,映照出悬挂在枝条上的蜘蛛网。人生匆匆,总在忧患中度过,如此清幽的境界,不过是眼前一瞬罢了。雄鸡鸣叫,寺庙钟声响起,百鸟纷纷飞散,船头击鼓声又起,人们相互呼唤,开始新一天的劳作。
以上为【舟中夜起】的翻译。
注释
萧萧:象声词。常形容马叫声、风雨声、流水声、草木摇落声、乐器声等。
菰(gū)蒲:茭白和菖蒲,均为浅水植物。
「开门看雨月满湖」句:诗人初听到风吹菰蒲之声,误以为是雨,谁知开门视之,竟是月光洒满了湖面的景象。
「舟人水鸟两同梦」句:意谓夜已很深,船工和水鸟均已进入了梦乡。
惊窜:受惊而逃窜。
渚:水边。
吊:怜悯。
寒蚓:即蚯蚓。
「落月挂柳看悬蛛」句:意谓柳树如蛛网,落月如蜘蛛。
忽忽:失意恍惚状。
能须臾:如此之快。能,如此。
鸡鸣钟动:指天已拂晓。
击鼓:开船时打鼓招呼。
1. 舟中夜起:夜间在船上醒来。
2. 萧萧:形容风声或草木摇动之声。
3. 菰蒲:菰(gū),即茭白,一种水生植物;蒲,香蒲,亦为水边常见植物。此处泛指湖边水草。
4. 月满湖:月光洒满湖面,形容夜色明亮。
5. 舟人:船夫。
6. 两同梦:船夫与水鸟都在酣睡,如同共享同一梦境。
7. 奔狐:奔跑的狐狸,形容大鱼惊窜之迅疾。
8. 不相管:互不相干,各自独立。形容夜深人静,万物各安其所。
9. 形影相嬉娱:独自一人,唯有身影相伴,自寻乐趣。
10. 暗潮生渚:隐秘的潮水在沙洲边悄悄上涨。渚,水中小洲。
11. 吊寒蚓:比喻潮声细微如对寒夜蚯蚓的哀悼,极言环境之幽寂。
12. 落月挂柳:月亮西沉,仿佛挂在柳枝上。
13. 悬蛛:蜘蛛悬丝于空中,借月光可见。
14. 忽忽:匆忙、恍惚的样子,形容人生短暂不安。
15. 清境过眼能须臾:如此清幽之境,转瞬即逝。须臾,片刻。
16. 鸡鸣钟动:清晨鸡叫,寺庙敲钟,喻天明人醒。
17. 击鼓还相呼:船头击鼓,人们互相召唤,准备启程。
以上为【舟中夜起】的注释。
评析
这首七言古诗描绘了舟中夜起后所观赏到的美丽画图,曲折有致地表露了自己的心曲情怀。全诗写得空旷奇逸,不染一点世俗烟火气,细微地写了夜宿湖中的景况。在描写中,尤其突出了一个「静」字,无论是有声还是无声,动态还是静态,大景还是局部,都紧紧为写静夜服务。
《舟中夜起》是苏轼贬谪途中所作的一首写景抒怀诗。全诗以夜泊湖上、中夜醒来所见之景为线索,描绘了一幅幽静而略带孤寂的江夜图景。诗人由景入情,由外物触动内心,抒发了人生短暂、忧患无常的感慨,同时也表现出其超然物外、自得其乐的精神境界。语言清丽自然,意境深远,动静结合,虚实相生,体现了苏轼诗歌“清雄”与“旷达”的典型风格。此诗虽写羁旅孤寂,却不陷于悲苦,反而在静谧中寻得片刻自娱,在动荡人生中守持一份清明。
以上为【舟中夜起】的评析。
赏析
本诗以“夜起”为题,实则写心绪之觉醒。开篇写风动菰蒲、开门见雨、月照湖面,勾勒出一幅空灵澄澈的夜景图,奠定了全诗清冷而宁静的基调。第二联写“舟人水鸟两同梦”,反衬诗人独醒之孤寂,“大鱼惊窜如奔狐”一句突起波澜,以动态打破静谧,既显自然之生机,又暗喻人心之不安。第三联“我独形影相嬉娱”直抒胸臆,透露出诗人孤独中自遣自慰的达观情怀。第四联“暗潮生渚吊寒蚓,落月挂柳看悬蛛”尤为精妙,以“吊寒蚓”拟潮声之幽细,以“看悬蛛”写月光之纤微,观察入微,想象奇绝,将寻常夜景写出凄清之美。后四句转入议论,慨叹人生忧患、清境难留,终以“鸡鸣钟动”“击鼓相呼”收束,从静归动,由夜入昼,形成时间与心境的闭环。全诗结构严谨,情景交融,既有细腻的写景,又有深沉的哲思,充分展现了苏轼在逆境中依然保持审美敏感与精神自由的品格。
以上为【舟中夜起】的赏析。
辑评
清·查初白《初白庵诗评·卷中》:极奇极幻极远极近境界,俱从静中写出。
清·方仪卫《昭昧詹言·卷十二》:空旷奇逸,仙品也。
陈衍说:水宿风景如画。
清·纪晓岚评首句之境:初听风声,疑其是雨;开门视之,月乃满湖。
清·纪晓岚评结二句说:有日出事生之感,正反托一夜之清吟。
1. 《宋诗钞》评:“此诗清冷幽邃,有楚骚之遗意,而运以东坡之旷。”
2. 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卷三十三引冯舒语:“‘大鱼惊窜如奔狐’,奇警绝伦,非坡公不能道。”
3. 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评此诗:“夜景写得森然有气,而寓意深远,非徒模山范水者比。”
4. 清代汪师韩《苏诗选评笺释》云:“通篇情景交融,末以兴会结之,所谓‘清境须臾’,正是坡老阅世之言。”
5.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评曰:“‘暗潮生渚吊寒蚓,落月挂柳看悬蛛’,二语幽细入微,真能写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以上为【舟中夜起】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