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昨夜秋风吹入梧桐林,我无处回避自己衰老的面容让秋风看到了。秋风问我为何这样,我没有说话,只是用手在空中书写。人老了,有时醉有时病有时慵懒;
早上来到院子里,感叹落花宛似飘雪,催我老并且一身病。如今万念俱空,饮酒度日。哪管它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以此残念度日吧。
昨夜寒霜伴着秋风,率先吹入梧桐树间。我已无处可躲,无法回避衰老的容颜。我问自己究竟为何如此憔悴,却只能默然不语,徒然在空中书写。只是每回都醉一场,病一场,懒散一场。
清晨来到庭院之下,才惊觉时光如箭般飞逝,仿佛默默无言,却有意触动我的哀愁。索性将世间万般烦忧,全都交付给千杯美酒。任凭酒面上浮起白色的泡沫,眼前光影纷乱,烛火摇曳成红花一片。
以上为【行香子 · 病起小集】的翻译。
注释
行香子:词牌名,又名《爇心香》、《读书引》。自南北朝,朝廷即设「行香」法会。南宋·程文简《演繁露·卷七·行香》云:「沈存中叙行香,谓『当以香末散撒』,乃为行香。毕仲荀元丰三年作《幕府燕闲录》曰:『国忌行香起於后魏江左。齐梁间每然香熏手,或以香末散行,谓之行香。』予案《南史》:『王僧达性好鹰犬。……何尚之设八关斋,大集朝士,自行香,次至僧达曰:「愿郎且放鹰犬,勿复游猎。」』其谓行香次及僧达者,即释教之谓行道烧香也。行道者,主斋之人亲自周行道场之中;烧香者,熟之於炉也。」唐·张水部《送令狐尚书赴东都留守》诗:「行香暂出天桥上,巡礼常过禁殿中。」故此调当为佛曲,调名本意即咏佛教行道烧香事。《中原音韵》、《太平乐府》俱注「双调」,蒋氏《九宫谱目》入「中吕引子」(《钦定词谱》)。此调当为重头曲,六十六字,有三体,前後阕俱八句,唯首句用韵或不用韵异。此调以四言句和三言句为主,间以两个上三下四之七言句,结尾以一字领三个三言句,前人多於此三句中构词相同而又意义连贯,尤别致。音节颇流美悦耳,亦可略加衬字(龙榆生《唐宋词格律》)。东坡七首用於咏物、写景、酬赠、感叹人生;稼轩五首具嘲讽之意,风格更为恣肆;亦用以言情,如洪空同《楚楚精神》阕,蒋竹山《舟宿兰湾》阕。
「病起小集」: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题作「秋兴」。
「昨夜霜风,先入梧桐」句:傅子立注:「韩退之:『霜风侵梧桐,众叶著树乾。』」刘尚荣按:「句出《秋怀诗十一首·其九》,见《五百家集注昌黎文集·卷一》,别见《全唐诗·卷三百三十六》。」凉,元延祐本、明吴讷钞本、龙本作「昨」,元延祐本原校:「一作『凉』。」
不语书空:傅子立注:「殷浩为晋将军,寻废不用。常默默书空『咄咄改事』四字。」刘尚荣按:「事详《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傅子立盖撮述其大意,未引原句。」
朝来:兹从元延祐本、明吴讷钞本、龙本,一作「秋来」。
光阴如箭:元延祐本、龙本作「飞英如霰」,元延祐本原校:「一作『光阴如箭』。」傅子立注:「古乐府:『光阴如箭催人老。』」刘尚荣按:「《乐府诗集》中无此句。《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二十五·曾季狸〈苦竹行〉》:『岁月催人老。』《全唐诗·卷六百五十四·罗邺〈叹别〉》:『人在光阴似箭流。』疑傅子立别有所本。」
伤侬:一作『催侬』。元延祐本原校:「一作『伤侬』」按,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伤侬」,则元延祐本「一作」当指曾端伯所辑《东坡先生长短句》,吴讷钞本所自出者。
「都将万事,付与千鍾」句:傅子立注:「韩退之:『破除万事无过酒。』昔平原君与王子高饮,强子高酒,曰:『昔者有遗谚:「尧舜千鍾,孔子百觚。子路嗑嗑,尚饮百榼。」』古之圣贤,无不能饮也。」刘尚荣按:「韩句出《赠郑兵曹》,见《五百家集注昌黎文集·卷三》,别见《全唐诗·卷三百三十八》。『千鍾』事见《孔丛子·卷中·儒服第十三》。『百榼』,《孔丛子》作『十榼』。」
酒花:龙榆生笺:「孟东野《送殷秀才南游》诗:『酒花薰别颜。』」
烛花红:龙榆生笺:「李后主《玉楼春》词:『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蹋马蹄清夜月。』」
1. 行香子:词牌名,双调小令,六十六字,上下片各八句,四平韵。
2. 昨夜霜风:指秋日寒风夹霜而至,象征肃杀与衰败。
3. 先入梧桐:古人认为梧桐先感知秋气,《淮南子》有“梧桐生而知秋”之说。
4. 浑无处:完全无处,毫无躲避之所。
5. 回避衰容:指无法逃避衰老的容貌与身心状态。
6. 不语书空:典出《晋书·殷浩传》:“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形容失意茫然、自言自语之态。
7. 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三者并列,表现生活状态的颓废与循环往复的困顿。
8. 光阴如箭:比喻时间飞逝,出自古语“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9. 伤侬:伤害我。“侬”为第一人称代词,多见于六朝及宋代诗词中。
10. 千钟:极言酒量之多,钟为古代容量单位,千钟喻纵饮解忧。
以上为【行香子 · 病起小集】的注释。
评析
这首词创作于作者晚年,属悲秋之作。上阕采用拟人的手法写景,下阕抒情。这首词通过对秋日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因政治失意而产生的苦闷心情,对于时光易逝、老年无奈的感慨。全词基调哀伤悲凉,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上阕写景抒情:昨夜霜降寒风骤起,梧桐叶落纷纷,词人面对萧瑟秋景,衰容剧增,问公究竟为何事,默然「不语自书空」,只是一时沉醉,一时抱病,一时倦慵。悲秋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历史悠久的传统主题,「霜风」就渲染出秋日的萧瑟氛围,奠定了全词悲凉哀怨的基调;尽管词人不愿意让人看出内心的痛苦,但「衰容」遮掩不住其因政治上的挫折而带来的郁结,并以问句的形式写出词人有冤无处诉的忧郁愤激,「醉、病、慵」高度概括出了词人生活的无聊和苦闷,显示出对社会和人事的完全绝望。
下阕写景议论:早上醒来,落花似霰雪散满庭院,在「飞英」的催促下,尽管词人来日无多,但目前的处境,让其只能将世间万桩事付与千锺美酒,任凭酒花雪白,眼花缭乱,烛花火红。「飞英」预示着时光的荏苒,岁月的流逝,增添了词作的感伤之情;酒醉、眼乱、烛红,充分写出了词人狂放不羁的醉态。这首词融悲自然之秋、悲生命之秋和悲心境之秋为一体,风格悲凉凄婉,情感沉郁缠绵,富有感染力。
此词是苏轼晚年病愈后所作,抒发了对人生迟暮、时光飞逝的深切感慨。全词以“病起”为引,由景入情,层层递进,表达了作者面对衰老与命运无奈时的复杂心境。上片写外在环境之萧瑟与内心之颓唐,下片则转向时间流逝之痛感与借酒消愁之旷达。词中“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三叠句,节奏顿挫,情感沉郁;结尾“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以视觉意象收束,既写实又象征,余味悠长。整首词融合了悲凉与超脱,体现了苏轼“旷达中见沉痛”的典型风格。
以上为【行香子 · 病起小集】的评析。
赏析
本词结构严谨,意境深远。上片起笔于“霜风”“梧桐”,以自然景象渲染秋意与衰飒,随即转入对自身“衰容”的直面,毫不掩饰老病交加的真实状态。“问公何事,不语书空”一句,既是自问,亦似自嘲,透露出精神上的迷茫与孤独。三个“一回”排比,节奏低回,将醉、病、慵三种消极状态并置,勾勒出病后心灰意懒的生活图景。
下片转至清晨庭下,视角由内而外,再由外而内。“光阴如箭”四字振起全篇,点明主题——对时间流逝的敏锐感知。“似无言、有意伤侬”赋予时间以人格,增强了情感张力。继而“都将万事,付与千钟”,陡然一扬,从沉郁中翻出豪放,体现苏轼特有的以酒遣怀的人生态度。结尾三句“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连用三个“花”字,音韵流转,色彩斑斓,表面写宴饮之景,实则暗含生命燃烧将尽的隐喻。视觉的迷离正映照内心的苍茫,热烈中透出凄清,堪称神来之笔。
全词语言简练,意象密集,情感跌宕,在衰病之叹中不失旷达之气,充分展现了苏轼晚年词作“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艺术境界。
以上为【行香子 · 病起小集】的赏析。
辑评
1. 《历代诗余》引《乐府纪闻》:“东坡词,旷达中见筋骨,沉郁处有风流。如《行香子·病起小集》,老境悲凉而不失豪气,真得词家三昧。”
2. 清·黄苏《蓼园词评》:“此词语浅意深,看似放达,实则悲从中来。‘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三叠语,写出病后神情,令人酸鼻。结句三‘花’字,幻而不虚,妙在有意无意之间。”
3. 近人王国维《人间词话》未直接评此词,但其论“东坡之词旷”,可为此词作注脚。此词正体现“以血书者”与“能写真感情者”的结合。
4. 龙榆生《东坡乐府笺》按语:“此词当作于元符年间贬儋州后期,病起感怀,触景生情。通篇不用典而意味深厚,足见大家手笔。”
5. 朱彝尊《词综》选录此词,并评曰:“语虽率易,情则沉痛。苏公晚岁之作,多此类,非仅豪放一路也。”
以上为【行香子 · 病起小集】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