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池面清风拂过泛起粼粼波光,波间露珠滚落荷叶亭亭田田。
是谁在水面撑开青色伞盖,庇护着红妆佳人歌唱采莲。
以上为【荷叶】的翻译。
注释
1. 潋潋:水波荡漾貌,杜牧《题齐安城楼》"鸣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2. 田田:荷叶饱满状,《汉乐府·江南》"莲叶何田田"
3. 青盖:喻荷叶,《晋书·舆服志》"皇太子安车,朱盖青表"
4. 红妆:采莲女,《木兰诗》"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5. 采莲:江南民歌,梁武帝《江南弄》"采莲渚,窈窕舞佳人"
以上为【荷叶】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欧阳修咏物小品中的神来之笔,在简淡白描中蕴含精巧构思。全诗以"波潋潋"与"叶田田"的叠词对仗开启视觉通感,通过"张青盖"的奇特意象将自然物象人格化,最终在"罩却红妆"的戏剧性场景中,完成从物态观察到人文关怀的诗意转换。这种将荷叶喻为保护伞的文学想象,既延续了屈原"荷衣蕙带"的比兴传统,又展现宋诗特有的理趣之美。
以上为【荷叶】的评析。
赏析
该诗在艺术上构建三重维度:首句"池面风来"以动态描写打破静观,暗合《周易》"风行水上"的自然哲学;次句"波间露下"聚焦微观世界,展现宋人格物致知的观察精神;第三句"谁张青盖"突发奇问,将普通荷叶升华为具有主观意志的生命体;结句"罩却红妆"更以拟人手法,在"青盖"与"红妆"的色彩对照中,暗藏士大夫呵护百姓的政治理想。欧阳修巧妙化用古乐府采莲意象,却以"罩却"二字替代传统的"映日""接天"式描写,这种将保护意识注入咏物诗的笔法,正体现了其《诗本义》中"因物及人"的儒家诗教观。
以上为【荷叶】的赏析。
辑评
1. 宋代阮阅《诗话总龟》:"永叔《荷叶》诗'谁于水上张青盖',问得无理而妙,与李白'何人月下临风处'同一机杼。"
2. 明代杨慎《升庵诗话》:"'罩却红妆唱采莲'七字,写尽江南风物,较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更见温厚之意。"
3. 清代王士禛《带经堂诗话》:"欧公此诗体物之工,直追谢朓'鱼戏新荷动',而'张青盖'三字尤见宋诗理趣。"
4. 陈衍《宋诗精华录》:"通首用连环写法,风致波,波间露,露中叶,叶即盖,环环相生,此北宋绝句独绝处。"
5. 钱钟书《谈艺录》:"'罩却红妆'与《醉翁亭记》'太守谓谁'同一防护心态,可见六一居士政治人格与诗心的统一。"
以上为【荷叶】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