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相聚的时光匆匆,不知不觉天气又转寒,
面对酒樽,不禁惋惜这似水流年。
离亭外寒风正紧,泪水凝结成冰珠般圆润。
这漫天雪意像是要挽留您,但您终究未能停留,
自您离去之后,我的生活将少去许多清雅之欢。
您在山头转弯处一次次回头眺望,
前路漫漫,雪花如玉般翻飞。
这雪后广阔澄澈的世界啊,哪里才是我超然物外的所在?
您可知道我这老朋友正在思念您?
我带着侍女,倚着朱红的栏杆,久久不愿离去。
以上为【江神子 · 东武雪中送客】的翻译。
注释
江神子:词牌名。据唐·崔令钦《教坊记》、敦煌曲子词与现存晚唐前文人词,均无载录《江城子》,故是调当兴于晚唐。王昆吾《唐代酒令艺术》谓是调源自唐著词曲调,即唐时酒令,知是调始流行于晚唐酒筵上,经文人加工,遂成小令词调。唐五代时为单调,始见《花间集》韦端己词,单调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韵,间有三十六字、三十七字诸格。可见唐五代《江城子》调兴之初,格式尚未定型。全唐五代以《江城子》词约十六首,由七位词人所作,以端己最长,当为最早依调填词者。五代时,欧阳炯单调词添一衬字变尾二句为七言句,开宋词「衬字法」。牛松卿单调词添二字于第二句,开宋词「添字法」。尹鹗单调词摊破首句为两三言句,开宋词「减字法」、「摊破法」。北宋初,是调作者甚少,晏同叔、柳耆卿、欧阳文忠诸大家均无《江城子》传世,唯张子野有两首《江城子》。至东坡始变双调,由是词格渐定。薛瑞生《东坡词编年笺證》中考东坡首用是调约于熙宁年间,《江神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与《江神子·孤山竹阁送述古》即东坡初创之作,仍承唐五代词柔婉细腻之风。元丰间,《江神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和《江神子·密州出猎》开一代词风,引时人乃至後代追和。是调衰于金元,近三分之一为道士所作,内容多涉道教。《钦定词谱》:「晁无咎改名《江神子》,韩涧泉词有『腊後春前邨意远』句,更名《邨意远》。」严建文《词牌释例》:「《江城子》,又名《江神子》、《邨意远》、《水晶帘》,……清李符曾《词家辨證》云:『南唐人张泌有《江城子》二阕,五代欧阳炯用此调填词有『如西子镜,照江城』句,含本意……」《唐圭璋推荐唐宋词》注:「《江城子》调应由咏江城事而得名。『子』为曲名後缀。本篇用原始题意咏扬子江畔古城金陵。」可知调因欧词「如西子镜,照江城」句得名。欧词虽非现存《江城子》首作,然咏江城金陵事而归本意。有单调四体,分三十五字、三十六字、三十七字三种;双调一体,七十字,上下阕各七句,五平韵。格律多为平韵格,双调体偶有填仄韵者。
「东武雪中送客」: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题作「冬景」。《东坡外集》题作「密州雪中送客」。
东武:傅子立注:「东武,密州。」刘尚荣按:「《元和郡县图志·卷十一·〈江南道·密州〉》『诸城县,本汉东武县也,属琅邪郡,乐府章所谓《东武吟》者也。後汉属琅邪国,晋属东莞郡,後魏属高密郡。隋开皇十八年,改东武为诸城县,取县西三十里汉故诸县城为名。』《宋史·卷八十五·〈地理志·京东东路·密州〉》:『诸城为密州治所。』」龙榆生笺引《钦定大清一统志·卷一百三十四·〈青州府·诸城县〉》:「诸城县,在府东南二百八十里,东西距九十里,南北距一百八十里。东至莱州府胶州界四十里,西至沂州府莒州界五十里,南至沂州府日照县界一百二十里,北至安邱县界六十里,东南至海一百五十里,西南至日照县界七十里,东北至莱州府高密县界五十里,西北至安邱县界九十里。本春秋时,鲁诸邑及齐琅邪邑地。秦置琅邪郡。汉初置东武县,为郡治并领琅邪诸县,後汉改置琅邪国,于开阳以东武等三县为属。三国魏因之。晋初省琅邪县,以东武诸县属城阳郡,太康十年属东莞郡。宋以东武县分属平昌郡。後魏永安二年,置东武郡兼置胶州。北齐改置高密郡,仍置胶州省诸县入之。隋开皇初,郡废,五年改州曰密州,十八年改东武县曰诸城,大业初州废为高密郡。唐武德五年,复曰密州。天宝元年,复曰高密郡。乾元元年,复曰密州,属河南道。宋曰密州高密郡,开宝五年升安化军节度,属京东东路。金曰密州,属山东东路。明洪武元年,始废密州以县,属青州府。本朝因之。按青州府属旧有安东卫,一本从沂州府日照县分置日照,旧隶青州後为沂属而安东未经改归。本朝乾隆七年裁卫,以所辖村庄归入诸城、日照二县,但计其道里,究与日照为近,应将安东废卫列入沂州,附识于此。」
相从: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作「相逢」。
不住:元延祐本原校:「一作『且住』。」《苏长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毛本作「且住」。
转头山:龙榆生笺引《钦定大清一统志·卷一百三十四·〈青州府·转头山〉》:「转头山在诸城县南四十里。」
山上: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山下」。
银海:傅注本、龙本作「雲海」。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银海」。龙榆生笺:「《东坡诗集·雪後书北台壁》:『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蔡卞曰:『此句不过咏雪之状,妆点楼臺如玉楼,瀰漫万象若银海。』据此『雲海』宜从毛本作『银海』」
光宽:元延祐本原校:「一作『天宽』。」
东武:密州治所,今山东诸城。
流年:如水般流逝的光阴、年华。
离亭:古代在路旁设置的供人歇息的亭舍,常用来作饯别之处。
冰结泪珠圆:极言天气寒冷,泪水流出即凝结成冰。是夸张而新奇的想象。
清欢:清雅恬适的快乐。
玉花:比喻洁白的雪花。
银海:道家语,指眼睛。亦可以理解为雪后天地一片洁白,宛如银色的海洋。
超然:指超然台,苏轼在密州所修葺,其弟苏辙为之命名,取“超然物外”之意。此处语带双关。
翠袖:代指身着翠绿衣衫的侍女。
以上为【江神子 · 东武雪中送客】的注释。
评析
此词是苏轼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冬在密州(治所在东武,即今山东诸城)为送别友人而作。全词将惜别之情、流年之叹与对超然境界的追寻融为一体。上片通过“风紧”、“冰结泪珠”等意象,极写离别的苦寒与伤感;下片以“玉花翻”、“银海光宽”营造出壮阔而澄澈的雪境,并点出“超然”之思,将离别的情绪升华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结尾以“携翠袖,倚朱阑”的痴情画面收束,情感真挚深远,体现了苏轼词于豪放中见婉约、于清寒中见超脱的独特风貌。
以上为【江神子 · 东武雪中送客】的评析。
赏析
此词艺术上最显著的特点是将离别之情的渲染与人生哲理的体悟巧妙结合。
上片直写离别之痛。起句“相从不觉又初寒”即蕴含两层悲凉:一是相聚短暂,二是时值凛冬。“风紧离亭,冰结泪珠圆”是神来之笔,将无形的寒风与有形的泪珠并置,以“冰结”将内心的悲痛与外境的严寒凝固在一起,极具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张力。“雪意留君”是移情于景的痴语,更反衬出“君不住”的无奈与现实。
下片笔调转为苍茫悠远。“转头山上转头看”通过重复“转头”,细腻写出友人依依不舍的情态。“路漫漫,玉花翻”则描绘出前路的迷茫与壮阔。随后,“银海光宽”一句,将境界陡然放大,一个纯净无瑕的琉璃世界呈现眼前。在此背景下,诗人发出“何处是超然”的追问,这既是在询问友人前路的终点,更是在茫茫人世与纷杂心绪中,对自我精神归宿的探寻。结尾三句,视角拉回自身,“知道故人相念否”是深情的直接告白,而“携翠袖,倚朱阑”的动作,则将无尽的思念与等待,定格成一幅凄美而永恒的画面,余韵悠长。
以上为【江神子 · 东武雪中送客】的赏析。
辑评
宋·傅幹《注坡词》:
““银海”一句,世以为工。盖以银海为雪之故耳,然不知其本于道书也。”
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
“东坡《江神子·东武雪中送客》词,后半阕尤觉空灵蕴藉,令人寻味无穷。”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冰结泪珠圆”句,形容凛寒之状,语新而情极凄婉。“银海”二句,清超之思,诚堪超然物外。”
现代学者薛瑞生《东坡词编年笺证》:
“此词写别情而境界高远,结句‘携翠袖,倚朱阑’,与上片‘对尊前’遥相呼应,见出别后之孤寂,而‘超然’之思,亦在其中矣。”
以上为【江神子 · 东武雪中送客】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