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您早已厌倦了富贵荣华,常为追求功业而心生烦忧。
我们相约追随赤松子那样的仙人,长久凝望那白云缭绕的远山峰峦。
清风从您的谈笑间吹出,使天地万窍为之呼啸吟唱。
您写成这超然物外的诗篇,涤荡了我心中如蓬草般纷乱的俗念。
可叹我本是何等微末之人,却像麋鹿披上衣冠般勉强跻身仕途。
地位卑微却怀抱大志,交情不深却屡次言及肺腑之语。
恳请您若得以辞官归隐,请务必召唤我,让我有幸听闻您的消息。
只是担心酒钱用尽,还望您慷慨解囊,助我畅饮共叙情怀。
以上为【和潞公超然臺次韵】的翻译。
注释
1. 潞公:指文彦博,北宋名臣,封潞国公,故称“潞公”。
2. 超然台:位于密州(今山东诸城),原为旧台,苏轼任密州知州时修葺,并取名“超然台”,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意。
3. 厌富贵:指文彦博位极人臣,却淡泊名利,向往隐逸。
4. 勋业寻:追求功名事业。此处反衬其“厌富贵”之情。
5. 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古代常用来象征隐逸高士。
6. 白云岑:白云缭绕的高山,象征高洁、远离尘世的理想境界。
7. 万窍为号吟:化用《庄子·齐物论》“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众窍为虚”,形容风过万窍,发出声响,比喻文彦博言论影响深远。
8. 蓬之心:典出《庄子·逍遥游》“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比喻世俗杂乱、狭隘之心。
9. 麋鹿强冠襟:以麋鹿戴冠比喻不合身份、勉强从政。麋鹿本属山林野兽,穿官服如野兽穿衣,讽刺或自嘲身在官场却不适其位。
10. 橐金:口袋里的钱;挥橐金,指慷慨资助。
以上为【和潞公超然臺次韵】的注释。
评析
此诗是苏轼和其师友文彦博(潞公)在“超然台”所作之诗的次韵之作,表达了对文彦博高洁人格与超然境界的敬仰,同时也抒发了自己仕途困顿、志向难伸的感慨。全诗情感真挚,语言清雅,既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又不失士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诗人以“麋鹿强冠襟”自比,形象地揭示了自身在官场中的不适与矛盾心理。结尾处“但恐酒钱尽,烦公挥橐金”看似戏谑,实则蕴含着对友情的依赖与生活窘迫的无奈,颇具苏轼特有的旷达与幽默。
以上为【和潞公超然臺次韵】的评析。
赏析
这首次韵诗结构严谨,情感层层递进。开篇即颂扬潞公文彦博超脱富贵、向往神仙境界的情怀,借“赤松子”“白云岑”等意象营造出高远清逸的意境。中间转入对其人格魅力的赞美——“清风出谈笑,万窍为号吟”,不仅写出其言语之风骨,更赋予其精神以自然伟力,极具感染力。继而由人及己,苏轼自谦“麋鹿强冠襟”,既表现了对现实处境的清醒认知,也流露出对自由人生的深切渴望。后半段表达愿追随其归隐之志,并以“酒钱尽”“挥橐金”的诙谐收尾,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暗含生活困顿与对友情的珍视。全诗融合道家超然思想与儒家士人情怀,在敬仰中见知己之情,在自嘲中显旷达之怀,充分体现了苏轼早期诗歌中理性与情感交融的艺术风格。
以上为【和潞公超然臺次韵】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此诗格调高古,语带仙气,而结以谐语,愈见其真。”
2. 纪昀《纪批苏诗》卷七:“起四句写潞公胸次,超然物外;‘清风’二语,气象宏阔;‘蓬之心’用《庄子》语最切;末二句似戏实哀,情味深长。”
3. 冯应榴《苏轼诗集合注》引查慎行评:“‘麋鹿强冠襟’五字,写出东坡一生不得意之状,非自嘲,乃痛语也。”
4. 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此诗和潞公,而意在自摅怀抱。‘嘱公如得谢’云云,盖望其引退,而己可从游,非徒索酒资也。”
5. 清代汪师韩《苏诗选评笺释》:“通体清空一气,超然台之名,正堪与此诗相配。末句调侃中寓恳切,苏公惯技。”
以上为【和潞公超然臺次韵】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