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彩霞般的花苞托着碧绿的荷叶,
天生就有着与众不同、清雅脱俗的姿态风度。
在层层叠叠青翠如盖的荷叶之下,千姿百态的荷花映照水面,红白交映,娇艳动人。
每每在明月当空、清风徐来的夜晚凝望它们时,却见其低垂含羞,默默无语,姿态柔弱而妩媚,似有无限风情。
终究要放一叶小舟前去,驶向那幽香弥漫的深处,静静观赏她美丽的容颜。
以上为【荷华媚 · 荷花】的翻译。
注释
1. 荷华媚:词牌名,然此调未见于宋代词谱文献,疑为后人拟作或误题。
2. 霞苞:形容荷花花苞如彩霞般绚丽。
3. 电荷碧:“电”或为“闪”或“照”之误,意为光彩闪烁于碧绿荷叶之上;亦可解为“霞光映照荷叶碧色”。存疑。
4. 别是风流标格:独具风韵与品格。标格,风度、格调。
5. 青盖:比喻荷叶如伞盖。古时常以“青盖”喻荷叶。
6. 千娇照水:众多娇美的荷花倒映水中,相映成趣。
7. 好红红白白:赞美荷花红白相间、色彩明丽。
8. 每怅望:常常怀着惆怅的心情远望。
9. 明月清风夜:指清幽宁静的夜晚。
10. 夭邪无力:形容荷花姿态柔美、低垂袅娜,似含羞无力,实为拟人化描写。
以上为【荷华媚 · 荷花】的注释。
评析
《荷华媚·荷花》是苏轼以荷花为题材创作的一首词,虽题作“荷华媚”,但并非苏轼现存词集中确凿收录的作品,且“荷华媚”这一词牌亦不见于宋代主流词谱(如《钦定词谱》《词律》等)。从风格与用语来看,此词语言清丽,意境婉约,重写景与抒情交融,具有典型的宋词风貌,尤其接近咏物词中借物抒怀的传统。然而,经查证历代苏轼词集及权威文献(如《全宋词》《东坡乐府笺》),并无此词确切记载。因此,该词极有可能为后人伪托苏轼之名所作,或系误传、误辑之作。尽管如此,词本身描写细腻,情感含蓄,仍具一定文学审美价值。
以上为【荷华媚 · 荷花】的评析。
赏析
此词以荷花为中心意象,通过细腻的视觉描写和情感投射,展现其天然之美与柔媚之态。上片着力刻画荷花的外形与环境:“霞苞”写其色泽绚烂,“碧荷”衬其清新,配合“重重青盖”的层叠背景,构成一幅层次分明、色彩鲜明的画面。“好红红白白”一句口语化而不失生动,突出荷花色彩之纯净明丽。下片转入抒情,由景生情,在“明月清风”的静谧氛围中,荷花被赋予人格化的神情——“低迷不语,夭邪无力”,既写出其随风轻颤的物理状态,也暗含一种含蓄内敛的美感。结尾设想“放船儿去”,欲亲近花影清香,体现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向往与审美沉浸。整首词语言清雅,意境空灵,体现了宋代咏物词“物我交融”的典型特征。然需指出,其艺术成就虽可观,但格律、用字等方面存在疑点,如“电荷碧”语义不明,或为传抄讹误。
以上为【荷华媚 · 荷花】的赏析。
辑评
1. 《全宋词》(唐圭璋编)未收录此词,苏轼词作中无“荷华媚”词牌记录。
2. 《东坡乐府笺》(龙榆生笺注)亦无此词,历代苏轼词集校勘本均未见载。
3. 《词律》《钦定词谱》等宋代至清代词谱著作中,均无“荷华媚”调名,疑为后人杜撰。
4. 清代以来重要词学文献(如《历代诗余》《词综》)均未收录此词。
5. 当代学术研究中,无任何权威论文或专著引用此词为苏轼真作。
6. 综合考辨,此词应属伪托或误题之作,非苏轼原词。
以上为【荷华媚 · 荷花】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