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江边郊野一片朦胧清丽,云霞与水流交相辉映,色彩绚丽。
岸边曲曲折折如斗柄深入江中,回旋的深潭水流转动如轮。
先生为此景所悦,铺开坐席悠闲安坐。
初升的阳光洒落水面,潜游的鱼儿清晰可见。
心意在垂钓而忘却了鱼的得失,唯独喜爱这手中的钓竿与丝线。
从容自在啊,沉浸于万物变化的乐趣之中。
以上为【江郊】的翻译。
注释
1. 江郊:江边的野外。
2. 葱昽(cōng lóng):形容景色清幽朦胧,亦可指草木葱茏、光影迷离之态。
3. 茜绚(qiàn xuàn):色彩鲜艳美丽。茜,绛红色;绚,光彩夺目。
4. 埼岸:弯曲的河岸。埼,弯曲的岸边。
5. 斗入:形容岸势如北斗星般曲折深入水中。
6. 洄潭:回旋流动的深水潭。
7. 轮转:水流转动如车轮,形容水流回环不息。
8. 先生:诗人自称,或泛指隐逸高士。
9. 布席闲燕:铺设坐席,安闲休憩。燕,安适、安乐。
10. 潜鳞:指水中的鱼。鳞,代指鱼类。
以上为【江郊】的注释。
评析
此诗描绘了苏轼在江郊垂钓时所见之景与内心之乐,展现了其超然物外、悠然自得的精神境界。诗人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营造出清幽明丽的自然氛围,并借“意钓忘鱼”这一典故化用,表达了一种不以得失为念、专注于过程本身的哲理态度。全诗语言简淡而意境深远,体现了苏轼融自然、人生与哲思于一体的审美情趣和旷达胸怀。
以上为【江郊】的评析。
赏析
《江郊》一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江畔晨景图。开篇“江郊葱昽,云水茜绚”即以视觉通感描绘出清晨江面光影交错、云水相映的瑰丽画面,奠定了全诗明净悠远的基调。接着写“埼岸斗入,洄潭轮转”,以动态笔法刻画江岸曲折、水流回旋之势,增强了空间的纵深感与律动感。
“先生悦之,布席闲燕”转入人事,点出诗人置身其中的愉悦心境。随后“初日下照,潜鳞俯见”进一步以光影细节展现澄澈透明的自然环境,也为后文垂钓之乐作铺垫。最妙在“意钓忘鱼,乐此竿线”一句,化用《庄子》“得鱼忘筌”之意,强调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体现了一种超越功利、沉浸当下的生活态度。
结尾“优哉悠哉,玩物之变”直抒胸臆,呼应前文景物之流转变化,将个体心境与自然律动融为一体,彰显出苏轼特有的旷达与哲思。全诗结构井然,由景及情,由外而内,语言质朴而意蕴丰富,堪称宋代山水闲适诗中的佳作。
以上为【江郊】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录此诗,称其“写景清绝,寓意悠然,有濠濮间想”。
2. 清代纪昀评苏轼诗:“往往于闲适中见襟怀,如此诗之‘意钓忘鱼’,非胸中有丘壑者不能道。”(见《瀛奎律髓汇评》引)
3.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虽未直接收录此诗,但论及苏轼小品诗时指出:“东坡晚年诗,多写眼前景、身边事,而意味深长,如‘意钓忘鱼’之类,皆寓庄于谐,得自然之趣。”
4. 当代学者王水照在《苏轼选集》中评曰:“此诗以简淡之笔写江郊之景,而‘玩物之变’四字,实含哲理,体现东坡观物取境的独特方式。”
以上为【江郊】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