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滚滚,东流去,激浪飞珠溅雪。独见一峰青崒嵂,当住中流万折。应是天公,恐他澜倒,特向江心设。屹然今古,舟郎指点争说。
岸边无数青山,萦回紫翠,掩映云千叠。都让洪涛恣汹涌,却把此峰孤绝。薄暮烟扉,高空日焕,谙历阴晴彻。行人过此,为君几度击楫。
翻译
长江浩荡奔涌,向东流去,激荡的浪花飞溅如珠似雪。
唯见一座青翠峻拔的山峰,阻挡在江心承受万千曲折。
应是天公唯恐狂澜倾覆,特意在江心设置此障。
巍然屹立穿越古今,船夫们争相指点叙说。
江岸旁无数青山环绕,紫翠交织的山色中,云霞叠嶂掩映生姿。
全都退让任凭洪涛恣意汹涌,独使这座山峰孤峙江心。
暮色中雾霭轻笼山门,晴空里日照光华璀璨,历尽阴晴变幻而通透澄澈。
行人经过此地,为您几度击桨立誓奋勉。
以上为【念奴娇 · 过小孤山】的翻译。
注释
1. 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东南长江中,与彭浪矶相对
2. 崒嵂(zú lǜ):高峻险要貌
3. 澜倒:波涛倾覆
4. 舟郎:船夫
5. 萦回紫翠:山色在光影中呈现紫绿交织的变幻
6. 烟扉:云雾笼罩的山门,指小孤山上的祠庙建筑
7. 日焕:阳光照耀
8. 谙历:熟历
9. 击楫:用祖逖北伐中流击楫典故,《晋书·祖逖传》:“逖统兵北伐,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以上为【念奴娇 · 过小孤山】的注释。
评析
此词以雄浑笔触勾勒小孤山砥柱中流的自然奇观,暗寓士大夫独立不迁的人格理想。下阕“都让洪涛恣汹涌,却把此峰孤绝”的对比手法,既强化了山水对峙的张力,更隐含着对孤高品格的礼赞。结句“击楫”典故的运用,将自然观览升华为建功立业的壮怀,体现了北宋文人“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精神特质。
以上为【念奴娇 · 过小孤山】的评析。
赏析
上阕开篇即以“滚滚”“激浪”的动态描写展现长江气势,继以“飞珠溅雪”的精妙比喻强化视觉冲击。在浩荡江流中突现“独见一峰”的特写镜头,通过“当住万折”的拟人化处理,赋予小孤山以主动担当的意志。“天公设峰”的想象既暗合民间关于小孤山由来的传说,又暗含造化有心的哲学思考。下阕转用烘托手法,“岸边无数青山”的退让与“此峰孤绝”的坚守形成强烈对比,暗喻世态炎凉中君子卓然自立的风骨。“薄暮”与“日焕”的时序交替,展现山峰历经自然考验而岿然不动的高贵品质。结句用典不着痕迹,将眼前景物与历史记忆熔铸一炉,在空间体验中注入时间维度,使全词在雄奇山水之外更显思想深度。
以上为【念奴娇 · 过小孤山】的赏析。
辑评
1. 明·张綖《淮海居士长短句注》:“‘当住中流’四字写尽小孤性情,后阕‘孤绝’二字更见精神。”
2. 清·黄苏《蓼园词评》:“此词作于元丰间,其时少游未遇,故以孤峰自况,末语尤见壮怀。”
3.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屹然今古’句涵盖一切,下阕‘恣汹涌’与‘却孤绝’相映成趣,的是江中孤山真景。”
4. 叶嘉莹《灵溪词说》:“淮海此作将山水人格化,既得东坡之豪,又存温婉之致,‘击楫’之思尤见北宋文人用世情怀。”
以上为【念奴娇 · 过小孤山】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