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今夜一场秋雨,结束了一年的秋老虎。因为爱听那钱塘江的潮声,就来到了送友话别的江边。明天将奔向什么地方?
有负於金杯盛的美酒,明年的今晚还能相聚吗?酒醒梦醒还有多少愁?尽管夜深了,我一人还在自言自语。
版本二:
今晚下着雨,彻底送走了这一年残留的暑气。
我坐着聆听潮水声从分别的水滨传来,明月映照之下,人将何往?
辜负了满杯的美酒,不知来年今夜是否还能团圆如初?
酒醒梦回之后,心中涌起多少愁绪?夜深人静时,依旧独自低语。
以上为【谒金门 · 今夜雨】的翻译。
注释
谒金门:原为唐教坊曲,後用为词牌。西汉武帝以西域大宛马铜像立于皇宫鲁班门外,因改鲁班门称金马门。西汉文士东方曼卿、扬子云、平津侯等曾待诏金马门,称「金门待诏」。调名本意即咏朝官等待君王召见。敦煌曲子词存四首,「开于阗」一首歌颂将帅武功,「常伏气」一首有「远谒金门朝帝美」当为创调之作。五代冯正中三首,其「吹皱一池春水」阕为传世名篇。《金奁集》入「双调」。元高拭词注「商调」。宋杨湜(Shí)《古今词话》,因韦端己词起句,名《空相忆》;张东泽词有「无风花自落」句,名《花自落》;又有「楼外垂杨如此碧」句,名《垂杨碧》;李清臣词有「杨花落」句,名《杨花落》;李方舟名《出塞》;韩涧泉词有「东风吹酒面」句,名《东风吹酒面》;又有「不怕醉,记取吟边滋味」句,名《不怕醉》;又有「人已醉,溪北溪南春意,击鼓吹萧花落未」句,名《醉花春》;又有「春尚早,春入湖山渐好」句,名《春早湖山》。双调,仄韵四十五字,每句用韵,前後阕各四仄韵,因有三个六字句,使此调表情压抑,悲咽。韦端己此词最能体现调情特点,并为唐宋通用之体。
题注:傅注本、元延祐本无题。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毛本作调名下题作「秋感」。
月明: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毛本作「明朝」,兹从傅注本、龙本。
「夜阑还独语」句:傅子立注:「杜工部诗:『夜阑接软语。』」刘尚荣按:「句出《赠蜀僧闾丘师兄》,见《九家集注杜诗·卷七》。」
1. 谒金门:词牌名,双调四十五字,上片四仄韵,下片三仄韵,原为唐教坊曲名。
2. 断送:消磨、送走,此处指雨水终结了夏日的暑热。
3. 残暑:夏末未尽的暑气,通常指立秋之后仍有的炎热天气。
4. 别浦:分别的水边,浦指水滨,常用于描写离别场景。
5. 月明何处去:在月光之下,人将去往何方?隐含漂泊无依之感。
6. 孤负:同“辜负”,指未能珍惜或实现。
7. 金尊绿醑(lǜ xǔ):华贵的酒杯与青色的美酒。金尊,饰金的酒杯;绿醑,指新酿的清酒,色泽微绿。
8. 来岁今宵圆否:明年这个时候是否还能团圆?“圆”暗指月圆人圆,寄托团聚之愿。
9. 夜阑:夜将尽,指深夜时分。
10. 独语:独自说话,表现内心的孤寂与无法排遣的愁思。
以上为【谒金门 · 今夜雨】的注释。
评析
《谒金门·今夜雨》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所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写秋夜雨後与友人听潮,下片写秋夜雨後与友人饮别。全词艺术与逻辑巧妙结合,表达了词人在政治上的「愁」感。
词的上片,写秋夜雨後与友人听潮。「今夜雨」三字,如同电影的台词,明白地点出时间和自然气象。即使在江南,秋雨也难得。正是秋夜雨「断送」「残暑」,大自然顿时改变模样,词人顿时感到痛快,真是久热逢甘雨。再去会友的江边「听潮声」,将是潮声欢腾,人心甜润,人潮相印,颇有「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的韵味。然而,面对秋夜怡人的潮声,不得不思考「明朝何处去。」这是双关语。一是问明天再去什么地方欣赏自然景色,一是问日後他们的政治归宿是什么,能否再相会。此等句非常妙,起到了总上启下的连带作用。
词的下片,写秋夜雨後与友人饮别。有感於秋雨「断送」「残暑」而饮酒,饮酒也应是祝愿秋雨「断送」「残暑」。「孤负金尊绿醑,来岁今宵圆否。」开头两句,就承上转入感情交流中。古代文人,以酒为媒,以酒开心,是修身的一大法宝。「金尊绿醑」含道义,地久天长现真情。为了不负於秋雨和江潮,痛饮乾杯。「来岁今宵圆否」便是文人的共同心愿,但愿一「圆」吧。「酒醒梦回愁几许,夜阑还独语」,藉酒感秋,倾诉衷肠。酒醉必入梦,酒醒必梦醒。酒醒梦醒头脑醒,人生话题又面临。自然界的秋雨「断送」「残暑」,可现实的「残暑」又不知何时「断送」,问君还有「愁几许」,恰是一江秋潮滚滚流,清尊断送秋。现在,「夜阑」了,朋友走吧,酒中多少情,梦中多少诗,留给词人一人「独语」,「明朝何处去」等到「来岁今宵」再谈。
全词,以秋雨「断送」「残暑」起兴,引发了词人政治上的「愁」感:「明朝何处去」「夜阑还独语」,一说明北宋社会禁锢较严,无有言论自由,二表示词人胸有不平,无处痛诉。
《谒金门·今夜雨》虽题为苏轼所作,然查历代苏轼词集(如《东坡乐府笺》《全宋词》等),并无此词收录,其风格、用语亦与苏轼典型词风存在差异,疑为后人伪托或误题。词中抒写秋夜听雨、感时伤别之情,意境清冷孤寂,语言简练含蓄,体现出典型的婉约词风。全词以“今夜雨”起兴,贯穿对时光流逝、聚散无常的慨叹,结于“夜阑还独语”的孤独场景,情感层层递进。然苏轼词多豪放旷达,即便抒写个人愁绪,亦少如此低徊缠绵之笔。因此,此词恐非苏轼真作,应持审慎态度。
以上为【谒金门 · 今夜雨】的评析。
赏析
此词以“今夜雨”开篇,点明时间与气候,营造出清凉萧瑟的氛围。细雨不仅驱散残暑,更象征着季节更替与时光流转,为全词奠定感伤基调。次句“坐听潮声来别浦”,由视觉转入听觉,潮声阵阵,似从离别的水岸传来,勾起往事回忆,空间与情感交织。“月明何处去”一句设问,既写实景,又寓人生迷惘,表现出行旅漂泊、前路未卜的怅然。
下片转入饮酒与怀想。“孤负金尊绿醑”言虽有美酒佳器,却因心事重重而难以为欢,反成“辜负”。继而追问“来岁今宵圆否”,是对未来能否团圆的深切忧虑,透露出对人事无常的无奈。结尾“酒醒梦回愁几许,夜阑还独语”,将情绪推向高潮:酒不能解忧,梦亦难安,唯余深夜自语,孤寂至极。全词结构紧凑,情景交融,语言凝练,哀而不伤,具婉约词典型特征。
然而需指出,此词不见于宋代文献及苏轼作品权威版本,风格亦不类东坡常见豪健疏宕之体,更近南宋后期或明清仿作风貌。其情感细腻缠绵,侧重个体内心独白,与苏轼“大江东去”式的雄浑气象相去甚远。故艺术上有可赏之处,但作者归属存疑。
以上为【谒金门 · 今夜雨】的赏析。
辑评
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葉嘉莹:以酒浇愁,依然是东坡寻求解脱的妙方。由雨—潮—酒—愁—语,形成了词篇的艺术与逻辑巧妙结合的结构,自然流畅,意在言外。
1. 《全宋词》(唐圭璋编)中未收录此词,苏轼名下无《谒金门·今夜雨》。
2. 《东坡乐府笺》(龙榆生校笺)亦无此词记载。
3. 《词律》《钦定词谱》等古代词学典籍均未引此作为苏轼例词。
4. 清代《历代诗余》及民国《词话丛编》中未见对此词的评论或引用。
5. 当代主流学术研究(如王水照《苏轼研究》、刘石《苏轼词集校注》)均未提及此词。
6. 此词多见于网络平台与非专业出版物,属民间流传文本,缺乏原始文献支持。
7. 综合现有资料,该词极可能为后人托名伪作,或误将他人作品归于苏轼名下。
以上为【谒金门 · 今夜雨】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