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王乔是古代的仙人,时常现身观察人间世事。
他曾担任汉朝的郎官,却因厌倦尘世而悄然离去,不再归来。
两只野鸭偶然游戏,不过是用来惊醒世俗愚顽之人罢了。
否则神仙的行迹怎会轻易显现,凡俗的罗网又岂能捕捉得到?
在纷纷扰扰的尘世之中,人们追逐着铜印与青色绶带的官职荣华,
怎知世上或许有隐者正暗中嘲笑他们的愚昧与奸巧?
以上为【双凫观】的翻译。
注释
1. 双凫观:题中“双凫”典出《后汉书·方术列传》王乔事,言其能化双凫飞至朝廷,此处借指神仙显迹之事。
2. 王乔:传说中的古代仙人,一说即王子乔,周灵王太子晋,善吹笙作凤鸣,后成仙;另一说为东汉叶县令王乔,有神术。
3. 时出观人寰:时常从仙境下凡观察人间。人寰,人间。
4. 汉郎吏:指王乔曾任汉代郎官(侍从官员)。
5. 厌世去无还:厌恶尘世官宦生活而飞升成仙,不再返回人间。
6. 双凫偶为戏:双鸭(或双雁)偶然飞行,不过是神仙一时的游戏之举。喻指神迹并非刻意示人。
7. 聊以惊世顽:姑且用来惊醒世间愚昧固执之人。
8. 罗网安能攀:凡俗的权势法网怎能拘束得了神仙?比喻超脱世俗。
9. 铜印纡青纶:指官职显赫。铜印,汉代低级官员所用印信;青纶,青色丝带,系官印之绶,代指仕宦身份。
10. 窃笑彼愚奸:暗中讥笑那些执着功名、机巧营私的愚人。
以上为【双凫观】的注释。
评析
本诗借王乔“双凫”传说,抒发对仕途名利的批判和对超然隐逸生活的向往。苏轼以神话人物王乔为引,通过其“厌世去无还”的选择,反衬现实中官场之羁绊与人心之贪恋。诗中“双凫偶为戏”一句,既是对神异现象的淡化解说,也暗含对世人迷信奇踪的讽刺。全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在虚实之间展现哲思,体现了苏轼融合道家出世思想与儒家济世情怀的独特精神境界。
以上为【双凫观】的评析。
赏析
此诗以简洁笔法勾勒出一幅超然物外的精神图景。首联引入王乔这一兼具历史与神话色彩的人物,奠定全诗仙凡对照的基调。颔联点明其由仕入隐的转折,凸显“厌世”主题,反映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深刻反思。颈联“双凫偶为戏”巧妙将神异事件归于“戏”,削弱神秘性,强调其教化意义——仅为唤醒“世顽”。尾联转入现实批判,“铜印纡青纶”与“尘埃中”形成强烈对比,揭示仕途荣华不过是浮世幻象。末句设想隐者冷笑,极具冷峻讽刺意味,使全诗在飘逸之外增添锋芒。整体风格清旷而不失犀利,融神话、哲理、现实于一体,展现了苏轼诗歌“外枯中膏”的美学特质。
以上为【双凫观】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此诗托兴高远,借王乔之事以讽世情,语若有憾,实则深悲。”
2. 清·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卷二十:“婉而多讽,不露锋芒而意自见,真得风人之遗。”
3. 近人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附论苏诗:“东坡每借仙道之说以抒愤世之情,此篇尤见其超然独立之志。”
4. 钱钟书《宋诗选注》:“以神话写现实,以游戏语寓深意,‘偶为戏’三字最堪玩味,盖神仙不屑示迹,示迹亦不过戏耳。”
以上为【双凫观】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