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怎会没有肥沃良田,肥沃平坦的原野。
野兽足迹交错密布,鸟儿鸣叫和谐悠扬。
早晨射猎受惊的獐鹿,夜晚追逐凶猛的野猪。
烹制芋艿羹和薯粥,用以供养村中长者。
以上为【和陶劝农六首,并引】的翻译。
注释
1. 膴膴:土地肥沃貌,《诗经·大雅·绵》"周原膴膴"
2. 平陆:平坦的陆地,陶渊明《停云》"八表同昏,平陆成江"
3. 鸟喙:鸟嘴,代指鸟鸣,《周礼·考工记》"燕无以喙"
4. 惊麇:受惊的獐鹿,《左传·哀公十四年》"逢麇射之"
5. 猛豨:凶猛的野猪,《淮南子·本经训》"封豨修蛇"
6. 芋羹:芋头煮成的羹汤,《汉书·翟方进传》"饭我豆食羹芋魁"
7. 藷糜:薯类熬制的粥羹,嵇含《南方草木状》"藷藇,甘薯也"
8. 耆宿:年高有德者,《后汉书·樊儵传》"耆宿大贤"
以上为【和陶劝农六首,并引】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和陶渊明《劝农》组诗之一,展现其贬谪海南期间对农耕文明的深刻体认。全诗通过"兽踪鸟喙"与"芋羹藷糜"的意象对照,构建出原始生态与人文礼敬并存的田园图景。诗中"惊麇朝射,猛豨夜逐"的狩猎描写,既反映海南当地的生产方式,又暗含《周易"射隼高墉"的除弊喻指,在古朴语言中寄寓着对民生基础的深切关怀。
以上为【和陶劝农六首,并引】的评析。
赏析
该诗在艺术上呈现三重结构:首联以反诘句式强化沃土实存却未垦殖的悖论,颔联用"交缔""谐穆"的生态和谐反衬人力未至,颈联转写原始狩猎的艰险,尾联终以简朴食事点明敬老传统。苏轼巧妙化用《诗经》"膴膴"与《楚辞》"豨"的古典语汇,却注入海南特有的芋薯饮食元素,使上古农耕理想与南荒风土浑然交融。结句"以饱耆宿"更将物质温饱提升至礼治文明高度,在二十字间完成从荒芜到人文的诗意转化,展现宋人"以俗为雅"的至高境界。
以上为【和陶劝农六首,并引】的赏析。
辑评
1. 宋代苏辙《栾城后集》:"子瞻和陶《劝农》,至'芋羹藷糜'句,辄曰:'此南海真味,渊明未尝食也。'"
2. 明代钟惺《古诗归》:"'兽踪鸟喙'四字画出生荒,较陶公'狗吠深巷'更见太古之气。"
3. 清代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射麇逐豨仍归饱耆,可见仁人之心,非徒摹写蛮荒。"
4. 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六首皆根柢《豳风》,而'芋羹'句特采琼崖土风,此善学陶处。"
5. 日本赖山阳《东坡诗钞》:"獐射豕逐突然接芋薯饱宿,构图如殷商狩猎纹鼎,粗犷中自见礼序。"
以上为【和陶劝农六首,并引】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