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侯爵对新来的百姓说:你们既然已经来到此地,
就回到你们的乡邑去,把消息告诉你们的邻里。
这里有良田千顷万顷,任由你们选择、任由你们开垦。
你们耕种,你们收获,土地从此就归你们所有。
以上为【新渠诗】的翻译。
注释
1. 新渠:指新开凿的水渠,此处或指某地水利工程完成后招民垦荒之事。
2. 侯:封建爵位之一,此处代指地方长官或主持水利事务的官员。
3. 新民:新迁来的百姓,多指因战乱、灾荒而流徙他乡后被招抚定居者。
4. 尔既来止:你已经到来。“止”为语助词,表示完成。
5. 其归尔邑:请回到你们原来的乡里。“其”为祈使语气,相当于“请”。
6. 告尔邻里:告知你们的邻居,意在吸引更多人前来垦荒。
7. 良田千万:形容土地广阔肥沃,“千万”极言其多。
8. 尔择尔取:你们可以自由选择并占有土地。
9. 尔耕尔食:你们耕种,就能吃到粮食。
10. 遂为尔有:于是这土地就归你们所有了。“遂”表示结果,“为尔有”即“成为你们的财产”。
以上为【新渠诗】的注释。
评析
1. 此诗为苏轼所作《新渠诗》,实为一组诗中的一部分,记述地方兴修水利、招徕流民、开垦荒地之事。
2. 全诗语言质朴,结构简明,采用劝谕体,以统治者口吻向新民宣示政策,体现宋代重农安民的治国理念。
3. 诗中“良田千万,尔择尔取”展现出政府鼓励垦荒、广辟农田的积极姿态,具有现实政治意义。
4. “尔耕尔食,遂为尔有”强调劳动与所有权的直接关联,反映当时对土地私有和自耕农经济的肯定。
5. 此类诗作在苏轼集中属于纪事劝农之作,虽艺术性不及其抒情名篇,但具史料价值,体现士大夫关心民生的情怀。
以上为【新渠诗】的评析。
赏析
《新渠诗》是苏轼在地方任职期间关注民生、参与政事的文学体现。全诗以四言为主,句式整齐,节奏明快,模仿《诗经》体例,带有明显的劝农色彩和教化功能。诗人假托“侯”之口,向“新民”发布安民告示,内容涉及安置流民、分配土地、鼓励耕作等具体政策,体现出宋代地方政府通过兴修水利带动农业恢复的实际举措。
诗中“良田千万,尔择尔取”八字气势开阔,既展现资源丰沛,又传达出政策的开放与慷慨;“尔耕尔食,遂为尔有”则强调勤劳致富、按劳所得的理念,具有朴素的民本思想。这种将政治宣导融入诗歌的形式,延续了《诗经·国风》的传统,也反映了苏轼作为士大夫“经世致用”的理想追求。
尽管此诗文学技巧不如苏轼其他名篇那样精妙绝伦,但其真实记录了当时的社会治理实践,语言平实却富有感染力,是一首兼具政论性与文学性的佳作。
以上为【新渠诗】的赏析。
辑评
1. 《苏轼诗集》(中华书局版)卷十八收录此诗,编者按:“此诗当为熙宁年间知密州或徐州时作,与兴修水利、劝课农桑有关。”
2. 清代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云:“此拟古劝农之辞,语直而意切,可见吏治之实。”
3. 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卷十九评曰:“此诗质而不俚,出于《七月》《甫田》之遗,盖因事命篇者也。”
4. 孔凡礼《三苏年谱》载:苏轼任徐州知州时曾主持疏浚清河、筑堤防洪,此类诗或即当时所作,用以安抚流民、鼓励垦荒。
5. 《宋史·食货志》载:“募民耕旷土,蠲其租,久之即为永业。”可与此诗“遂为尔有”相印证,说明政策背景属实。
以上为【新渠诗】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