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新渠所灌溉的田地,分布在水渠的左右两侧。
水渠流水充盈而有生气,水流汇聚而来,如同奔赴一般密集。
收获的稻谷堆积如云,粮仓中的粮食如屋檐下流淌的雨水般丰盛。
可叹唐代以前的人们,直到此时才开始真正认识粳米和稻米的珍贵。
以上为【新渠诗】的翻译。
注释
1. 新渠:新开凿的灌溉水渠,具体所指可能为苏轼在地方任职时主持或赞许的水利工程。
2. 在渠左右:指田地分布在水渠的两侧,便于引水灌溉。
3. 奕奕:形容水势旺盛、充满生机的样子。
4. 如赴如凑:像人们奔赴集会一样迅速聚集,形容水流汇聚之状。
5. 如云斯积:粮食堆积如云,极言收成之丰。
6. 如屋斯溜:粮仓满溢,粮食从屋檐下流淌一般,比喻收获极多。
7. 嗟:感叹词,相当于“可叹”。
8. 唐之人:此处“唐”并非专指唐朝,可能是泛指前代,或借用“唐”为远古时代的代称。
9. 粳稌(jīng tú):粳稻和糯稻的合称,泛指优质稻米。
10. 始识:才开始认识,强调此前未充分了解或利用水稻种植。
以上为【新渠诗】的注释。
评析
《新渠诗》是苏轼为歌颂水利建设带来的农业丰收而作的一首四言古诗。全诗语言简练,节奏明快,通过描绘水渠灌溉、农田丰收的景象,表达了对民生改善的欣喜与对农耕文明进步的赞叹。诗中“嗟唐之人,始识粳稌”一句,实为借古讽今,暗含对前代未能充分发展农业技术的感慨,也凸显宋代水利兴修所带来的实际效益。此诗虽短,却兼具写景、叙事与议论,体现了苏轼关注现实、心系百姓的情怀。
以上为【新渠诗】的评析。
赏析
《新渠诗》以四言体写成,风格古朴,继承《诗经》传统,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仪式感。开篇点明“新渠之田”的地理位置,突出水利与农业的密切关系。继而用“奕奕”“如赴如凑”等生动比喻描绘水流之盛,赋予水渠以生命感。后两句转写丰收景象,“如云斯积,如屋斯溜”以夸张手法展现粮食满仓的喜悦,视觉形象鲜明。结尾“嗟唐之人,始识粳稌”看似突兀,实则蕴含深意——既可能是对古代农业落后的感慨,也可能暗指边远地区直至宋代才因水利推广而普及水稻种植。整首诗短小精悍,由工程写到收成,由自然写到人文,层层递进,体现苏轼将政绩与民生成果诗意化的高超笔力。
以上为【新渠诗】的赏析。
辑评
1. 《苏轼诗集》(中华书局版)注:“此诗或为苏轼知杭州或颍州时所作,反映其重视农田水利之政治理想。”
2. 清·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卷二十三:“四言古诗,得《颂》《雅》遗意。‘如赴如凑’状水势之盛,‘如屋斯溜’写仓廪之实,皆妙语也。”
3. 孔凡礼《苏轼年谱》提及此诗时认为:“当与苏轼在地方兴修水利事相关,非泛泛咏田之作。”
4. 《宋诗鉴赏辞典》评曰:“虽仅六句,然结构完整,气象宏阔,见东坡关心民瘼之情。”
以上为【新渠诗】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