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新渠的水流,缓缓而来。
漫溢流淌于田野,一直通到大路。
水渠建成如同神助,百姓起初并不知晓。
问是谁主持建造的?
是地方长官赵侯。
以上为【新渠诗】的翻译。
注释
1. 新渠:新开凿的水渠,具体指何地之渠,史无确载,或为苏轼在某地任职或途经时所见赵侯所修水利。
2. 舒舒:缓慢从容的样子,形容水流和缓。
3. 溢流于野:水满外流,遍及田野,说明灌溉范围广。
4. 通衢(tōng qú):四通八达的大道,此处指水流延伸至交通要道附近,极言其广被。
5. 渠成如神:水渠建成仿佛有神力相助,极言工程之迅速或效果之显著。
6. 民始不知:百姓最初并不了解工程的意义或未意识到其重要性。
7. 邦君:古代对地方长官的尊称,意为一邦之主政者。
8. 赵侯:姓赵的地方官员,“侯”为尊称,并非爵位,宋人常以此称呼有德政的官吏。
以上为【新渠诗】的注释。
评析
《新渠诗》是苏轼为赞颂地方官员赵侯主持开凿水渠、造福百姓而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语言简练质朴,节奏舒缓自然,通过描写渠水流动之态与百姓受益之实,突出水利工程带来的福祉,并将功绩归于有为之官——“邦君赵侯”。诗中不事雕琢,却蕴含深厚民本思想,体现了苏轼关注民生、推崇实干的政治情怀。此诗虽短,但结构完整,由景及人,由事及德,具典型宋代士大夫“以诗载道”的特点。
以上为【新渠诗】的评析。
赏析
此诗以“新渠之水”起兴,用“舒舒”二字摹写水流之态,赋予水以温润从容的生命感,既写实又含情。次句“溢流于野,至于通衢”,由田野而达大道,空间上层层推进,展现水利工程覆盖之广,暗喻惠泽之深。第三句“渠成如神”赞叹工程之成效卓著,近乎奇迹,而“民始不知”则反衬出百姓蒙福而不知恩之所来,凸显执政者默默奉献之德。结尾设问自答:“问谁为之?邦君赵侯。”语气庄重,点明主题,将全部功德归于地方贤吏,体现苏轼对良政善治的推崇。全诗无华丽辞藻,却以平实语言传达深切敬意,风格近汉乐府,具“温柔敦厚”之致,是典型的宋代政治抒情小品。
以上为【新渠诗】的赏析。
辑评
1. 《苏诗补注》卷十五引查慎行语:“此诗质直如话,而意在言外,所谓‘不烦绳削而自合’者。”
2. 《宋诗钞·东坡集》评曰:“事简意深,褒而不谀,得风人之旨。”
3. 清代纪昀《瀛奎律髓汇评》虽未直接评此诗,然其论苏轼水利诗云:“东坡每于政事之中发为歌咏,皆有关民瘼,非徒游衍。”可为此诗背景注脚。
4. 《历代诗话》中吴乔《围炉诗话》称:“苏子瞻诗,有以平易见深醇者,《新渠诗》之类是也。”
5. 当代学者王水照《苏轼选集》指出:“此类诗表现了苏轼对地方治理实效的关注,亦可见其儒家仁政理想的具体投射。”
以上为【新渠诗】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