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左手拿着蟹螯,举起酒杯凝望浩瀚的银河。
上天造就这美酒这般神物,正是为了替我洗去心中的忧愁与苦难。
山川景物仿佛也沉浸于迷离恍惚之中,鱼鸟自在悠然,共享这份闲散之乐。
客人到来便自然倾倒酒壶畅饮,正欲离去却又被酒兴挽留,不得抽身。
以上为【饮酒四首】的翻译。
注释
1. 蟹螯(xiè áo):螃蟹的钳子,古人视为下酒佳品,典出《世说新语·任诞》:“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2. 举觞(shāng):举起酒杯。觞,古代酒器。
3. 瞩云汉:仰望银河。云汉,指天河、银河,亦象征高远之境。
4. 神物:此处指美酒,谓其非同寻常,有通灵之效。
5. 洗忧患:消除忧愁与苦难。洗,洗涤,引申为排解。
6. 恍惚:迷离不清的样子,形容醉态或物我交融之感。
7. 萧散:悠闲自在,无拘无束。
8. 壶自倾:酒壶自动倾倒,形容宾主尽欢、酒不断续的畅饮场面。
9. 欲去不得间:想要离开却无法脱身,指被酒兴或情谊所留。
10. 饮酒四首:苏轼组诗,现存四首,此为其一,内容多抒写饮酒之乐与人生感悟。
以上为【饮酒四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饮酒四首》之一,表现了诗人借酒抒怀、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诗中通过“持蟹螯”“举觞瞩云汉”等动作描写,展现了一种豪放不羁、亲近自然的生活情趣。酒在此不仅是消愁之物,更成为连接天地、人我、物我的媒介。诗人醉眼观世界,山川鱼鸟皆入迷离之境,体现其物我两忘、逍遥自适的精神境界。末两句写宾主尽欢、流连忘返的情景,进一步强化了酒中真趣与人生快意的主题。全诗语言简练,意境开阔,融合了道家逍遥思想与文人雅趣,是苏轼旷达性格的生动写照。
以上为【饮酒四首】的评析。
赏析
本诗以饮酒为题,实则寄托深远。开篇“左手持蟹螯,举觞瞩云汉”即营造出豪迈洒脱的饮酒图景,化用晋人典故,彰显文人雅士的风流意趣。诗人将酒称为“神物”,不仅因其美味,更因其能“洗忧患”,反映出苏轼在仕途坎坷中寻求精神解脱的心理需求。中间两句写醉后所见——山川恍惚、鱼鸟萧散,运用拟人与移情手法,使自然万物皆染上醉意与闲情,达到庄子所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结尾写客来即饮、欲去难离,生动刻画出酒中真味与人际温情,使诗意由个体抒怀扩展至人际共鸣。全诗结构紧凑,情景交融,既有豪情逸兴,又含哲理深意,体现了苏轼“外儒内道”的思想特质和“以酒寓道”的审美追求。
以上为【饮酒四首】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评:“苏子饮酒诸作,率性而发,不事雕琢,而气象宏阔,得陶渊明之遗意,兼李白之俊逸。”
2.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卷十六引冯舒语:“‘山川同恍惚,鱼鸟共萧散’,写醉境如画,非亲历者不能道。”
3.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虽主唐诗,然于宋人中独重苏轼,称其“饮酒诸诗,皆从胸中流出,无一点尘俗气,可追步渊明”。
4. 近人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虽未直接评此诗,但论及苏轼诗风时指出:“东坡之诗,以意胜而不以辞胜,善托物以寄怀,尤工于酒题材中见旷达之致。”
5. 当代学者王水照《苏轼研究》言:“此诗融典故、写景、抒情于一体,展现了苏轼在逆境中通过饮酒实现精神超越的独特方式。”
以上为【饮酒四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