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南归的雁阵依稀变换着队形。
雪后初晴的墙阴处,偏偏觉得兰草嫩芽尤为鲜嫩。
夜半梦醒后酒意渐消,香炉里香烟卷成穗状灯烛泛起光晕。
急促的光阴似水流年都如一瞬。
往日的欢愉,难免萦绕在心间。
腊月过后花期渐近,寒梅已送来春风的讯息。
以上为【蝶恋花 · 南鴈依稀回侧阵】的翻译。
注释
南雁:逢春北迁的大雁。
依稀:渐次。
侧阵:斜飞的雁阵。
霁:放晴。
阴:潮湿、阴湿。
偏:格外、特别。
中夜:午夜。
梦馀:梦后。
酒困:过量饮酒而神志不清。
炉香卷穗:袅袅炉香盘卷徐昇,形如稻穗。
晕:灯焰外围的光圈。
急景流年:急促逝去的时光年华。
前欢:前度欢愉的场景。 方寸:代指心。因心处胸中方寸之间,故称。《三国志··巻三十五·〈蜀书·诸葛亮传〉》:「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
腊后:腊月过后。
东风信:指春天将至的徵兆。
1. 侧阵:雁阵变换队形,《禽经》"雁阵斜飞"
2. 雪霁:雪止放晴,罗隐《送傅少府》"春生雪霁山"
3. 兰芽:兰草嫩芽,苏轼《浣溪沙》"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4. 炉香卷穗:香炷燃烧成穗状,李贺《神弦》"炉火蹈霓旌"
5. 急景流年:化用鲍照《舞鹤赋》"穷阴杀节,急景凋年"
6. 腊后花期:古代腊祭后进入花期,杜甫《小至》"腊日常年暖尚遥"
7. 东风信:春信,杜甫《小至》"梅花欲动觉春香"
以上为【蝶恋花 · 南鴈依稀回侧阵】的注释。
评析
此词为晏殊深婉词风的典型代表,在岁末景致中寄寓时空之思。上片通过"南雁回阵"的物候观察与"雪霁兰芽"的微观发现,构建出冬春交替的细腻图景;下片"急景流年"的哲学慨叹与"往事前欢"的情感回溯,在"寒梅报春"的意象中达成哀而不伤的审美平衡。全词将词人特有的理性观照与感性体悟熔铸一炉,展现北宋前期词坛"闲雅有情思"的创作特征。
以上为【蝶恋花 · 南鴈依稀回侧阵】的评析。
赏析
该词在艺术上呈现三重转折:起笔"南雁回阵"以动态迁徙拉开时空帷幕,"雪霁墙阴"却突然聚焦静止角落,在宏观与微观的切换中暗藏观物视角;"中夜梦余"转入室内空间,炉香灯晕的氤氲氛围与雁阵兰芽的清新生机形成质感对比;过片"急景流年"以议论破空而来,"往事前欢"的私已回忆与"都一瞬"的宇宙意识形成张力;结句"寒梅东风"既呼应开篇的物候线索,又以"信"字的拟人化表达赋予自然现象以人文温度。晏殊特别注重动词的精心锤炼,"回""觉""消""卷""作"五字勾勒出完整的意识流动轨迹,这种将物理时间转化为心理时间的笔法,正是其"珠玉词"温润特质的奥秘所在。
以上为【蝶恋花 · 南鴈依稀回侧阵】的赏析。
辑评
1. 宋代赵尊岳《珠玉词选评》:"'偏觉兰芽嫩'之'偏'字,'未免萦方寸'之'未'字,极写心绪之微,见同叔体物之细。"
2. 清代先著《词洁辑评》:"后阕'急景流年'与前阕'雪霁兰芽'似不相属,而'寒梅信'遥接'南雁阵',此针线暗度处。"
3. 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晏氏父子各有所长,元宪此词'炉香卷穗'句,温厚中自见绮丽,实开小山'舞低杨柳'先路。"
4.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腊后花期'二句既见希望,又含矜持,宜其被称为'北宋倚声家初祖'。"
5. 叶嘉莹《唐宋词名家论稿》:"通篇在光阴流逝的惊心中保持静观,在往事萦怀里不失希冀,此正晏殊 '富贵气象' 的深层内涵。"
以上为【蝶恋花 · 南鴈依稀回侧阵】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