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用芦苇编织成笼来圈养猪,再用泥土涂抹缝隙以保暖。
小饼如同咀嚼月亮一般香甜,中间夹着酥油与糖饴。
我料想合浦的百姓,定会常常吟诵东坡所作的诗篇。
幸好还有这醇美的真一酒,能为我这位清廉的太守醉饮一场。
以上为【留别廉守】的翻译。
注释
1. 留别:临行前赠诗话别。
2. 廉守:指廉州太守,当时苏轼被贬至海南儋州,途经廉州,受到当地官员接待。
3. 编萑(huán)以苴(jū)猪:用干芦苇编成篱笆来圈养猪。萑,芦苇一类植物;苴,填塞、圈养之意。
4. 墐(jìn)涂以涂之:用泥土涂抹猪圈的缝隙。墐,用泥涂塞;前“涂”为动词,涂抹;后“涂”为名词,指泥土。
5. 小饼如嚼月:形容小饼圆而香甜,仿佛咀嚼月亮一般,极言其美。此句后世常被引用形容月饼。
6. 酥与饴:酥,奶油制成的食品;饴,麦芽糖,泛指甜食。
7. 悬知:料想、推想。
8. 合浦人:指廉州百姓。合浦,汉代郡名,治所在今广西合浦,宋代属廉州。
9. 东坡诗:苏轼号东坡居士,此处指自己的诗作。
10. 真一酒:苏轼自制的一种酒,曾在《和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中提及,“真一”取道家“抱元守一”之意,象征纯净自然。宗资:东汉名臣,字叔都,曾任南阳太守,以清廉著称。此处借指廉州太守,赞其清正。
以上为【留别廉守】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离别廉州(今广西合浦)太守时所作,表达了对当地风物、人情的留恋,以及对自身际遇的豁达之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象生动,既有生活气息,又蕴含深情。前两句写民间生活细节,展现地方风貌;第三句转而设想自己诗名流传民间,流露出文士的自许与欣慰;末句借酒抒怀,既答谢主人,亦寄托别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而不伤感,体现了苏轼在贬谪生涯中仍能随缘自适、乐天知命的精神境界。
以上为【留别廉守】的评析。
赏析
这首五言古诗虽短,却层次分明,情味隽永。开篇两句描绘民间生活场景,看似平淡,实则通过“编萑”“墐涂”等细节,展现出南方边地朴素的农耕生活图景,也暗含诗人对民生的关注。第三句笔锋一转,由实入虚,设想自己所作诗歌将被百姓传诵,既有对文化影响力的自信,也透露出一种超越贬谪困顿的精神满足。结句以“真一酒”与“醉宗资”呼应,既表达对主人款待的感激,又以酒寄情,将离愁转化为洒脱之态。全诗融合日常生活、个人情怀与仕宦感慨,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苏轼“于寻常处见奇趣”的艺术功力。
以上为【留别廉守】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此诗质而不俚,淡而有味,可见东坡胸次洒落。”
2.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卷四十三引评:“‘小饼如嚼月’五字奇绝,非东坡不能道。”
3. 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过廉州作。时元符三年春,公自儋北归,道经合浦。诗语平易,而寓意深远。”
4. 近人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虽未直接评此诗,但指出:“苏诗善以日常琐事发为高致,此类最见本色。”可为此诗旁证。
5. 《苏轼诗集》(中华书局版)按语:“此诗作于元符三年(1100)北归途中,是晚年清淡风格之代表。”
以上为【留别廉守】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