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当年出嫁时五月同归巴蜀之地,今日双旌仪仗共赴越州任所。
兴庆宫中率先接见千名命妇,会稽要地毗邻六镇诸侯。
海楼畔翡翠鸟悠闲相伴,镜湖里鸳鸯鸟温暖同游。
我怀君王恩宠羞惭未报,你在此之外还有何求?
以上为【初除浙东妻有阻色因以四韵晓之】的翻译。
注释
初除:初次授官
浙东:浙江东道,治所越州(今绍兴)
双旌:唐代节度使仪仗
越州:今绍兴,浙东观察使治所
兴庆:兴庆宫,唐代皇宫
命妇:受封号的妇女
六诸侯:指浙东辖六州刺史
海楼:望海楼,在越州
镜水:镜湖,在越州
主恩:皇恩
以上为【初除浙东妻有阻色因以四韵晓之】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嫁时”与“今日”的时空对照开篇,通过“双旌越州”的仕途进阶与“兴庆千命妇”的荣耀场景,构建说服妻子的现实基础。颈联“海楼翡翠”“镜水鸳鸯”的自然意象,既描绘越州美景又暗喻夫妻恩爱。尾联“主恩未报”的臣节表白与“此外何求”的反诘,将家庭矛盾升华为政治伦理的共识。
以上为【初除浙东妻有阻色因以四韵晓之】的评析。
赏析
本诗作于长庆三年(823),元稹除浙东观察使时。诗人巧妙运用三重说服策略:首联以“归巴地”的艰难往事反衬“上越州”的仕途转机,暗合其《遣悲怀》中“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生命体验。颔联“兴庆首行”的殊荣与“会稽旁带”的权位,既展示现实利益又暗含《礼记》“妻者齐也”的伦理支撑。颈联将越州山水转化为爱情象征,与白居易“在天愿作比翼鸟”形成文本互涉。尾联“羞未报”的措辞极见匠心,既维持士大夫体面,又将妻子可能的物质诉求转化为道德瑕疵,最终完成从夫妻私情到君臣大义的逻辑转换,体现中唐士人家庭伦理与政治伦理的高度统一。
以上为【初除浙东妻有阻色因以四韵晓之】的赏析。
辑评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元公此诗,善处夫妇之间,‘我有主恩羞未报’可谓得劝谏之体。”
明·瞿佑《归田诗话》:“微之‘海楼’‘镜水’一联,写越中山水如画,足消行者之虑。”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元相《初除浙东》作,富贵气中不失伉俪情,较《悼亡》更见世情。”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诗中‘六诸侯’指处、衢、婺、温、台、明六州,可见唐中叶方镇之实力。”
以上为【初除浙东妻有阻色因以四韵晓之】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