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版本一:
词人应该是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的人,绝假纯真,排除世俗杂念。所以说,出生在深宫大院之中,成长于妇人之手,是李煜作为一名君主的短处,但也是他作为一名词人的长处。
版本二:
(真正的)词人,是那些没有失去其纯真赤诚之心的人。
所以,(像南唐后主李煜那样)出生在深宫之中,在妇人的抚育下长大,这是他作为一国之君的短处,但恰恰也是他作为词人的长处。
以上为【人间词话 · 第十六则】的翻译。
注释
词人:此处并非泛指所有填词之人,而是指真正具有艺术成就、能写出第一流作品的词人。
赤子之心:语出《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指像初生婴儿一样纯洁、真诚、不伪饰的心地。在王国维的理论中,它特指艺术家那种不受功利观念影响、对世界充满纯真感受和敏锐洞察的心灵状态。
后主:指五代南唐后主李煜。他是中国词史上的巅峰人物之一,尤以亡国后的词作感人至深。
为人君所短处:指李煜不谙治国之道,不懂权术与征伐,最终导致亡国。从政治家的角度看,这是致命的短处。
为词人所长处:指正是这种不谙世事的成长环境,使他避免了被世俗化、功利化,从而培养并保全了他作为伟大词人所必需的“赤子之心”与敏锐善感的天性。
以上为【人间词话 · 第十六则】的注释。
评析
此则词论提出了王国维一个重要的词学观点:
“赤子之心”。他认为,伟大的词人必须保有婴儿般的天真、纯挚与敏锐,这是一种不受世俗尘染的纯粹性情。为了论证这一观点,他以李煜为例,进行了一番精辟的辩证分析:李煜作为君主的失败经历(深宫妇人之手),恰恰玉成了他作为词人的伟大。因为这种经历隔绝了复杂的世俗权谋,保护了他的纯真与敏感,使他能以一己之真情,抒写人类共通的哀愁,从而成就其词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以上为【人间词话 · 第十六则】的评析。
赏析
王国维此论,展现了他作为近代美学先驱的卓越眼光。他跳出了传统“知人论世”的道德评判框架,而从纯粹的审美与艺术生成角度来审视作家生平。他将李煜人生中的最大悲剧——作为君主的失败,反转为其艺术成功的核心要素,这是一种深刻的“艺术的发现”。在李煜身上,人生的不幸成为了词家的大幸。他那“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经历,固然使他缺乏帝王应有的雄才大略,却让他始终沉浸在一个相对纯粹、感性的世界里,培养了他极其敏锐的感受力和无人能及的真诚。正是这种被完好保存的“赤子之心”,使他在经历国破家亡的巨大痛苦时,能不加雕饰地将这种个人悲剧升华为对人类普遍苦难的咏叹,写出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千古绝唱。
以上为【人间词话 · 第十六则】的赏析。
辑评
叶嘉莹《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
“静安先生(王国维)所提出的‘赤子之心’,并非指一般意义上的单纯,而是指一个词人对其所表现之境界能保有真切深刻的感受……李后主正因其阅世愈浅,故其性情愈真,能将一己之悲哀,化为人类共有的悲哀。”
佛雏《王国维诗学研究》:
“‘赤子之心’说是王国维叔本华天才论与中国传统文论相融合的产物。他论李后主,实则以‘主观之诗人’视之,此类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煜正是此一理论的完美例证。”
周锡山《王国维美学思想研究》:
“《人间词话》第十六则将孟子‘赤子之心’的美学意义阐发无遗。王国维认为李煜的失败人生成就了他的文学,这个观点极为精警,揭示了生活与艺术之间复杂的辩证关系。”
以上为【人间词话 · 第十六则】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