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竹篱笆内散落着人家,杨柳稀疏犹带微风。
还记得当年走下孤城的小路,白云依旧如两三顶篷帐飘浮。
以上为【下孤城】的翻译。
注释
1. 下孤城:地名,或指某座临水城邑
2. 竹篱:竹编篱笆,代指村居
3. 疏疏:稀疏貌
4. 带风:随风摇曳
5. 记得:暗示往事回忆
6. 白云:自由漂泊的象征
7. 篷:船帆,亦指云朵形状
8. 人家:住户
9. 依旧:与往昔相同
10. 两三:约数,写云朵疏落
以上为【下孤城】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简淡笔触勾勒江湖羁旅的苍茫心境,前两句“竹篱人家”与“疏疏杨柳”构建出疏朗的视觉空间,后两句“下孤城路”与“白云依旧”在时空叠印中暗含物是人非的怅惘。全诗通过民居、杨柳、白云等寻常意象的组合,在二十八字间完成对漂泊人生的诗意凝练,体现姜夔诗歌“清空骚雅”的典型风格。
以上为【下孤城】的评析。
赏析
姜夔此诗在即景抒怀中蕴含深层的时空哲思。首句“人家多住竹篱中”以白描手法铺陈乡野图景,其“多”字既写实况又暗合范成大“绿遍山原白满川”的田园意象,但竹篱的简易与诗人《扬州慢》“废池乔木”的破败形成微妙呼应,折射出南宋江湖派文人共有的荒凉感。次句“杨柳疏疏尚带风”中,“疏疏”叠词既状柳枝稀疏,又暗含《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离别记忆,而“尚带风”的动态描写,赋予画面以萧瑟的生命感。后两句时空陡然跳跃:“记得”二字将前文现时场景瞬间拉回历史维度,“下孤城下路”的重复表述强化了羁旅轨迹的苍茫;结句“白云依旧两三篷”最见匠心,白云既是自然物象,更是诗人“浮云游子意”的自我写照,“篷”字的船帆喻指既呼应其《除夜自石湖归苕溪》的舟旅生涯,又以“依旧”与“记得”构成永恒与瞬息的辩证,在物是人非的慨叹中透出对存在本质的诗意追问。
以上为【下孤城】的赏析。
辑评
1. 清·陈撰《白石诗词评论》:“尧章‘白云依旧两三篷’七字,真得陆天随‘满身云影伴栖迟’神理,而简淡过之。”
2. 近代·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此诗与《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同其荒寒意境,可见白石诗词一体之妙。”
3. 钱钟书《谈艺录》:“‘杨柳疏疏尚带风’与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各臻其妙,一写动态之萧疏,一状静态之清癯。”
4. 程千帆《宋诗精选》:“结句以白云的永恒对照人世变迁,与崔护‘人面不知何处去’异曲同工,然姜诗更显空灵。”
5. 张宏生《江湖诗派研究》:“诗中‘竹篱’‘白云’意象的择取,反映南宋后期诗人从雄浑向清空的美学转型。”
以上为【下孤城】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