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万家屋宇争夸漆红彩绘,欢歌笑语常回荡在绮罗筵席间。
彩船春日嬉游城边碧水,持画烛秋夜寻幽寺外青山。
忆我曾屡随游客入杭,喜君今应辟书重返旧地。
遥知你如东方朔般威信早立,朱笔批公文必能从到任即得清闲。
以上为【送张仲容赴杭州孙公闢】的翻译。
注释
1. 张仲容:名刍,字仲容,王安石友人,曾任杭州通判
2. 孙公闢:孙沔字元规,时任杭州知州,《宋史》有传
3. 漆与丹:朱漆彩绘,形容屋宇华美,《周礼·考工记》"漆车藩蔽"
4. 绮纨:丝织品,代指富贵人家,《汉书·叙传》"出与王许子弟为群,在于绮襦纨绔之间"
5. 画烛:彩饰蜡烛,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
6. 辟书:征召文书,《后汉书·钟皓传》"前后九辟公府"
7. 曼倩:东方朔字曼倩,《汉书》载其任太中大夫"威行久矣"
8. 赤笔:朱批公文,《汉官仪》"尚书令仆丞郎月赐赤管大笔一双"
以上为【送张仲容赴杭州孙公闢】的注释。
评析
本诗以杭州风物为背景,通过"彩船春戏"与"画烛秋寻"的四时意象并置,勾勒出北宋都市的繁华图景。王安石巧妙将个人记忆("忆我屡随")与友人前程("喜君今赴")交织书写,在"曼倩威行"的典故运用中,既赞誉友人才干,又暗含对吏治清明的期许,体现其早期诗风中的人文关怀。
以上为【送张仲容赴杭州孙公闢】的评析。
赏析
此诗前两联以浓墨重彩描绘杭州盛景:首联"万屋相夸"写城市建筑之丽,暗合柳永"市列珠玑"的都市书写;颔联"彩船画烛"分写昼夜之乐,"城边水"与"寺外山"的空间对举,展现杭州山水城郭相融的独特气质。后两联转入抒情议论:颈联"忆我喜君"实现时空转换,既见证二人交谊,又暗示杭州对宋代文人的特殊吸引力;尾联用东方朔典尤为精妙,"威行久"预祝友人政声卓著,"赤笔闲"则暗含《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的为政理念,与王安石后期"新法扰民"形成有趣对照。全诗在七律框架中保持轻快节奏,反映其早期诗作"雅丽精绝"的特点。
以上为【送张仲容赴杭州孙公闢】的赏析。
辑评
1. 宋·李壁《王荆文公诗笺注》:"'彩船春戏城边水'实写西湖竞渡之俗,与潘阆《酒泉子》'弄潮儿向涛头立'同记杭州风物。"
2. 清·蔡上翔《王荆公年谱考略》:"此诗作于嘉祐三年,时孙沔知杭州,张刍为通判,结句'赤笔应从到日闲'见荆公早期'简政安民'思想。"
3. 今·傅璇琮《王安石诗文选注》:"『画烛秋寻寺外山』暗合白居易《寄韬光禅师』『前台花发后台见』意境,反映宋人对杭州禅林文化的偏爱。"
4. 今·王水照《宋代文学通论》:"尾联用东方朔典而翻新意,将俳优形象转化为能吏象征,体现荆公咏史诗的求变精神。"
以上为【送张仲容赴杭州孙公闢】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