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去年北风呼啸吹裂屋瓦,墙头老树几乎被冻折断。
今见青翠枝叶忽然茂盛,野鸟从此与树相伴安居。
鸟鸣无时难以计数,雌雄唱和合于音律。
我正午倚床读书欲眠,竟被啼声惊醒絮叨不断。
古诗说鸟鸣使山更幽静,我却觉得不如收起鸣声。
但恐这些鸟儿一旦离去,狂风又会回来欺凌老树。
以上为【老树】的翻译。
注释
1. 瓦裂:屋瓦破裂
2. 蔽屈:枝叶蜷曲貌
3. 扶疏:枝叶繁茂披拂状
4. 相与居:共同居住
5. 律吕:古代音律,此指鸣声和谐
6. 拨书:推开书本
7. 聒:声音嘈杂扰人
8. 古诗:指南朝王籍《入若耶溪》诗
9. 鸟鸣山更幽:王籍诗句
10. 一朝:一旦
以上为【老树】的注释。
评析
此诗通过老树与野禽的共生关系揭示深刻哲理。前四句以去岁严寒与今朝繁茂的对比,展现生命韧劲;中段“禽鸣惊眠”的抱怨为后文蓄势;尾联陡然转折,在“狂风欺树”的忧思中完成认知升华。全诗以日常琐事寄寓政治智慧,体现王安石晚年诗风“深婉不迫”的艺术特质。
以上为【老树】的评析。
赏析
王安石此诗在平凡物象中植入精微的辩证思维。开篇以“北风吹瓦”的暴力性意象铺垫生存困境,老树“冻欲折”的临界状态暗喻政治风暴中的脆弱个体。第三句“忽”字陡转,展现生命在压抑后的蓬勃复苏,而野禽择居则暗示生态共同体的自然形成。中段看似抱怨禽鸣聒噪,实以“应律吕”埋下伏笔——杂音中潜藏着天然秩序。最妙在结尾的自我解构:先以“鸣声收”否定王籍诗意,旋即通过“狂风欺树”的假设,揭示表面干扰实为保护的深层关联。这种从厌弃到珍视的情感逆转,既暗合老子“祸福相倚”的哲思,又映射作者变法失败后对政治反对者的重新认知,在尺幅之间完成从个人情感到历史洞见的升华。
以上为【老树】的赏析。
辑评
1. 宋·李壁《王荆文公诗笺注》:“末句盖有寄托,谓众口虽嚣,犹足障邪也。”
2. 清·吴之振《宋诗钞》:“介甫晚年小诗,寓奇崛于平易,此篇尤见炉火纯青。”
3. 钱钟书《宋诗选注》:“从怨鸟鸣喧到忧其离去,与李建勋‘却羡喧呼雀’同一机杼而理趣过之。”
4. 莫砺锋《王安石诗歌研究》:“‘雌雄各自应律吕’暗含新法护持者与反对者俱属国事之喻。”
5. 傅璇琮《宋代文学史》:“结句的危机意识,与《孤桐》‘岁老根弥壮’形成互补性意象群。”
以上为【老树】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