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圣明的君主因忧虑百姓而未曾展露笑颜,上天特意降下瑞雪,预示着来年将是丰收之年。苍龙星悬挂于宫阙之上,正值农祥正月(孟春之月),老人与孩童相互呼唤着前往藉田观看天子亲耕的仪式。
以上为【春帖子词:皇帝阁六首】的翻译。
注释
1. 春帖子词:宋代宫廷习俗,每逢立春,翰林学士等撰诗帖于宫门或殿阁,内容多写景物时令、歌颂升平,称“春帖子”或“春贴子”。
2. 皇帝阁:指专为皇帝居所或象征皇室所作的帖子词,此为组诗之第一首。
3. 圣主:对当朝皇帝的尊称,此处指宋神宗。
4. 忧民未解颜:意谓皇帝因关心百姓疾苦而面有忧色,尚未展露笑容。
5. 瑞雪:吉祥之雪,古人认为冬雪可冻杀害虫、滋润土地,预兆来年丰收。
6. 报丰年:预示将有好收成。
7. 苍龙挂阙:指东方七宿中的苍龙星宿高悬于宫阙之上。古代以星象纪时,苍龙见于东方,标志春季来临。
8. 农祥正:农祥,即房星,又称“农正”,为古代观象授时的重要星宿。《国语·周语》:“农祥晨正,日月底于天庙。”此处指孟春正月,农事将兴。
9. 藉田:亦作“籍田”,古代天子亲耕之田,每年春举行藉田礼,以示重农劝耕。
10. 老稚相呼看藉田:老人与孩童纷纷出门,争相观看天子行藉田之礼,反映民间对国家重农举措的关注与拥戴。
以上为【春帖子词:皇帝阁六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所作《春帖子词·皇帝阁六首》之一,属应制诗类,用于宫廷节令张贴,内容多颂扬帝王德政、祈愿国泰民安。本诗通过描绘天降瑞雪、天子亲耕等意象,既表达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期盼,也赞颂了皇帝忧国忧民、以农为本的仁政情怀。语言庄重典雅,气象和穆,体现了宋代春帖诗“寓教于颂”的特点。
以上为【春帖子词:皇帝阁六首】的评析。
赏析
此诗四句皆紧扣“春”与“政”两大主题。首句“圣主忧民未解颜”开篇即立高度,不写喜庆而写忧思,凸显帝王仁心,较一般颂圣之作更具深度。次句“天教瑞雪报丰年”转写天意感应,以“瑞雪”作为天人感应的媒介,既合自然节候,又寓政治祥瑞。后两句由天象转入人事,“苍龙挂阙”点明时节,“农祥正”进一步强调农时之始,承接自然。末句“老稚相呼看藉田”以生动画面收束,既有仪式庄严,又具人间烟火,百姓围观藉田礼,体现政通人和、上下同心之象。全诗结构紧凑,由内(君心)而外(天象),再至民情,层层推进,意境开阔,语简意丰,典型体现苏轼在应制诗中融入民本思想的艺术特色。
以上为【春帖子词:皇帝阁六首】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春帖子体本轻浅,苏子瞻独能以沉挚出之,如‘圣主忧民未解颜’一句,便见庙堂气象。”
2.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卷十六引冯舒语:“‘未解颜’三字,写尽人主忧勤,非颂谀语所能及。”
3. 清·查慎行《初白庵诗评》:“瑞雪本常语,著一‘报’字,便觉有天心呼应之意。‘老稚相呼’四字,写出太平风俗,真有画意。”
4.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苏集中此类帖子词,看似应酬,实寓规讽与期望。此首以忧民起,以劝农结,得风人之旨。”
以上为【春帖子词:皇帝阁六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